上海:“一江一河”描绘宜业宜居宜乐宜游新画卷

2020-11-27 市规划资源局

1.jpg

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要求让人们站在更宽广视角开始思考,新发展格局下,江湖水系脉络之于城市、之于区域的重要作用和能级。她们,将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在上海,继黄浦江两岸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全部贯通并实现品质提升后,今年底,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公共空间将基本贯通开放。重要的是,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指引下,“一江一河”所展现的已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状态,更牵引、承托起滨水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

这儿,成了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都市新空间;吸引在线新经济集聚,拓出了“流量”;让文化艺术、人工智能“破圈”交互,迸发出产业新可能;赋能部分传统产业,紧抓资源溢出实现自我迭代……

滨水空间转型重生,母亲河的温度触手可及。“一江一河”正成为生活品质、产业发展、城市治理的“标杆”,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

空间重构:作别灰蒙蒙和烟尘味,舒朗岸线蜿蜒出山水人城相融

“小时候,妈妈和我说:我们这里就是‘下只角’。尽管靠着江,但看不到、走不近江岸。周围是运煤的铁轨,还有一字排开的木材厂、砂石厂、煤码头。那时候,家里开窗是要讲时机的,煤码头不卸煤且没有风的天气才适合,否则灰沙扑面。”

顾俊君,徐汇区龙华街道周家湾居委会一位普通干部,打小就生活在黄浦江畔。童年回忆中令人避之不及的灰蒙蒙和烟尘味如今已消失殆尽。工厂迁走了,岸线开放了,高品质文化场馆如珍珠般嵌入岸线,还增添了水岸汇、夜跑基地、服务站点等设施。

不只是黄浦江,很长一段时间内,苏州河同样距“必游必看”相去甚远。

2.jpg

市人大代表胡秀靖长期关注着母亲河的生态环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能淘米洗菜洗衣灌溉的河水,因为污染而渐渐变得黑臭,生态凋敝。”她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上海全面启动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重新营构起鱼虾共游的生态系统,近年来又对标世界级滨水区启动全流域综合治理。同样,紧抓2010年世博会契机,上海启动黄浦江滨水空间全面贯通及“精雕细琢”,花大力气腾退、贯通空间,还江河于市民。

如今,市民们的滨水生活是这样的:生态怡然,绿植成荫,工业遗存和现代生活交相辉映,可以休憩漫步,可以晨骑夜跑,还能来此欣赏艺术展陈、时尚文化活动。

治理重构:涵纳全周期理念,成精细化治理实践范例

“上海因水而生、依水而兴。黄浦江、苏州河承载着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这座城市有着特殊重要性,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

正如伦敦有泰晤士河、巴黎有塞纳河,“一江一河”对正努力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的上海而言,已不仅仅是让城市灵动起来的“项链”、名片和游憩宝地。从城市发展全局看,她们更代表着一种特殊样板和实践范例——展示城市品质,呈现未来发展布局,也体现涵纳全周期理念的精细化治理。正如市委主要领导所期许的:要成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承载区,努力成为上海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区域。

也因此,“一江一河”被赋予了承载城市未来的关键意义。

3.jpg

比如低碳实践。近期,杨浦滨江正抓紧建设一座占地3.5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园,全面践行以零排放为标杆的海绵城市系统。这个能完全实现自循环的零碳生态系统中,保留了工业遗存,嵌入游客服务中心和市民剧场。建筑本体采用光伏板、聚碳酸酯板、竹钢、生态素土等新材料。“期待项目建成后,向滨江岸线输出低碳示范、海绵城市的实践与理念。”设计师强调,这是一种理念和可持续发展方式的溢出。

再如精细化治理。细心的市民游客不难发现,部分滨江岸线的垃圾收储装置、自动饮料补给装置似乎都很“聪明”,垃圾清运车辆及人员,饮料配送车等总能在“对的时间”出现在“对的地方”。是的,依托当下大力推进的“两张网”建设,部分滨江岸线已经探索尝试接驳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大平台,借助于更多智能感知设备,辅助街面网格人员巡逻,实现精细化治理。

这背后,是治理之力的系统重构。部分区域打破了部门壁垒,由滨江办牵头,公安、城管、专职部门、区域共建单位甚至社区志愿者共同加入,一段岸线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

能级重构:面向 “十四五”,“活力带”将成“动力带”

加强沿岸生态环境,重构城市轮廓,丰富水岸联动和生活体验……在这之外,对这稀缺的、不可复制的“一江一河”及两岸空间,上海还有更美的愿景、更大的棋局——作为产业结构和功能转型先导区,集聚更多高端产业,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和高端服务能力;沿线区域应通过特色布局、联动发展,最大程度体现资源溢出效应,为推动整座城市高质量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新征程上,高质量建设的“一江一河”不仅是城市中最生动直观的“活力带”,更将进阶为“动力带”。“在造福人民的同时,必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创业,为在线经济、会展、旅游、艺术交易等更多产业带来发展新机遇。”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这样认为。

4.jpg

在杨浦滨江段,紧挨着岸线开发的“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正在积极建设中,将聚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预计到2025年将完成1至2个产学研协同创新功能性平台建设,培育15家在线新经济龙头企业,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

徐汇西岸,每年文化艺术季举办活动超100场,参与人次超600万,在此基础上新启用的西岸艺岛构建起了一个十分完整的艺术生态圈。从当代博物馆到画廊,从艺术基金到各类衍生产品,几乎覆盖、服务整条艺术交易产业链。同时接驳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帮助各类市场主体办理涉及文物及艺术品交易的九大类审批服务事项。

虹口北外滩,滨水岸线将聚焦航运服务业发展,向着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高端迈进;在黄浦滨江,岸线向南北、向腹地延展、做厚,成为金融服务业集聚带,更多持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和金融科技类企业将落户于此,推动产业勃发……

来源:学习强国、文汇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