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宝山展区:“下班后听音乐节”,南大智慧城对产城融合的生动注解

2025年10月07日  上海宝山

  秋夜晚风,充满节奏的鼓点声响起,以“科创之门”为元素的主题屏幕上来回跳动着炫酷画面,人群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在南大之夜音乐节上,张韶涵、杨宗纬、唐汉霄、面孔乐队等一众耳熟能详的歌手,或哼唱着脍炙人口的旋律,或肆意表达着音乐理想。

  对文艺演出扎堆的上海来说,草坪音乐节不稀奇。但稀奇的是,这场音乐节的举办地点并未设在开放式公园,而是选在办公楼旁,紧挨着建成投用不久的“双子塔”(两栋百米办公塔楼)。 

1.jpg

  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不少原本打算匆匆回家的周边白领被音乐声吸引,停住了脚步。被勾起好奇心的他们,临时下单、买票、进场,跟着乐队尽情释放情绪,疏解现实压力,寻求精神共鸣。

  “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释放出‘产城融合’发展的积极信号。”在南大智慧城相关负责人看来,未来的智慧城市竞争并不在于写字楼的高度,而在于文化土壤的厚度。

  这种厚度体现于一个区域提供情绪消费的能级。当年轻白领从忙碌的工作中短暂剥离,是否能从“附近”邂逅消解负面情绪的场景、空间。从即将投用的南大中央公园到不经意间邂逅的草坪音乐节,南大智慧城意在营造“时时可创新、处处可创新”的场域。由此,工程师们未必非要蹲守格子间搞创新。

  提供创新场域外,昨晚这场人气火爆的音乐节也是对城市治理的一次“大考”。为确保南大之夜音乐节安全高效开展,各部门高效协作,联合公安、交通、医疗、消防等多部门成立服务保障工作组,统筹协调安全管控、交通疏导、应急处理等关键环节。现场不仅设置了临时医疗点与志愿者服务站,为观众健康与咨询需求提供及时支持,更通过“线上实名购票+线下分流”的结合方式,优化入场流程,有效避免拥堵,切实提升观众的安全与体验感。此外,各部门还针对区域天气变化、潮汐时间等自然因素开展动态监测与应急响应,以周密部署筑牢活动安全防线。

  “用新兴科技赋能城市治理,也让大型活动有更多弹性操作空间。”南大智慧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音乐节外,2025南大智慧城城市空间艺术季也同期(9月30日至10月7日)于南大中央公园登场。以“科创改变生活”为理念,艺术季将汇聚科技与艺术的跨界体验:机器人互动装置、沉浸式艺术展览、亲子体验区……为科技迷、文艺控、家庭游客乃至音乐爱好者提供多重打开未来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