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南汇城大型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公示

2011-09-20

  区位分析 
  浦东南汇城大型居住社区位于上海市东南端,浦东南汇城(临港新城)中心区的西侧。规划基地所在的南汇城是上海东南翼的副中心和航运中心的组成部分。规划轨道交通16号线沿临港大道设置,并在西北侧地块内设置沪城环路站。区位和交通条件良好。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分为规划范围、研究范围及实施范围三个层面。其中西北侧规划范围东至白荆路,南至铃兰路,西至杞青路,北至G4路—临港大道—L7路,并扣除沪城环路站地区中心用地;南侧选址规划范围东至沪城环路,南至橄榄路,西至G4路,北至花柏路。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5.15平方公里。 
  规划理念 
  保障:规划优先考虑保障房的建设,将保障房规划在区位更好的位置。

  回归:回归传统尺度的邻里生活,打造城市繁荣活力街区。

  生态:融入公园的街区。

  人本:公交与步行的人本城区。 
  发展规模 
  用地规模:规划范围用地面积为515.39公顷。 建筑规模:规划总建筑量(不含市政)为490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量为435万平方米(全部为新增),其中保障性住房295万平方米,普通商品房14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与普通商品房比例大于2:1 人口规模:居住人口为15万人。 
  规划结构 
  规划形成“两轴四廊、六片多心”的结构

  两轴:北区综合发展轴,南区生活联系轴。

  四廊:四条滨水生态绿廊。

  六片:六个居住小区。

  多心:多个社区中心。 
  土地使用规划 
  规划编制范围总用地面积515.39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503.46公顷。

  规划居住用地275.51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54.72%,其中住宅组团用地216.02公顷,配套社区服务设施用地15.53公顷,配套基础教育设施用地43.96公顷。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3.3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67%。

  规划公共绿地49.5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9.84%。

  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30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26%。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114.54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2.75.。
  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把区域公共设施一并纳入公共设施系统统筹考虑,包括沪城环路站地区级商业中心、已建的上海中学临港分校、周边规划大型医院和申港大道北侧的社区中心等设施,并进一步完善编制范围内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区域的整体功能。

  区级公共服务设施主要分布在轨道交通沪城环路站两侧街坊,形成一处地区级商业中心。同时结合西北侧大型结构绿地布置区级体育中心和福利院,结合南侧地块社区中心布置一处商业设施。其中地区级商业中心为规划研究范围,建议该处商业中心结合轨道站点,增加小户型商住设施,增加文化娱乐、公共交通枢纽和公园等设施。

  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根据规范按照15万人配置,共设置3处居住区级中心和4处小区级中心,布置满足居民生活的行政、体育、文化、医疗、福利、商业、公园和公共服务设施预留用地等设施。

  基础教育设施根据规范按照15万人配置,共规划高中三所,初中6所,小学6所,幼托14所。 
  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规划区内外主干道路系统较完善,区内外主干道路呈放射线加环线的布局方式。其中放射线临港大道、申港大道、橄榄路,环线沪城环路是对外交通的主要通道。

  规划区内部次干路呈“三射加两环”的路网格局。其中射线为白荆路、杞青路、花柏路,环线为W-17路、茉莉路。规划支路网密度加大,宽度以16米、20米、24米宽度为主。规划在临港大道东、沪城环路南设置综合交通枢纽1处,沿临港大道设置轨道交通16号线站点1处(在建沪城环路站),西北侧编制范围设置公交首末站5处,南侧编制范围设置公交首末站2处。

  规划区内市政基础设施结合区域统筹布局,规划保留现状污水泵站2处,规划110(35)kV变电站3处。

  其余市政基础设施采取区域平衡方式设置。包括消防站、电信支局、邮政支局等。

  图纸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