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沪通铁路惠南站大型居住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公示 发布日期:2011-09-19
浦东沪通铁路惠南站大型居住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公示
2011-09-20
1、规划背景
市委九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明确了推进大型居住社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总体目标。大型居住社区是以廉租房、保障性住房、动迁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和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普通商品房为主,重点依托新城和轨道交通建设,有一定建设规模、交通方便、配套良好、多类型住宅混合的居住社区。
根据2010年2月上海市政府批准的《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第二批选址规划》,浦东新区沪通铁路惠南站基地属于23块大型居住社区之一。
2、规划区位
浦东新区沪通铁路惠南站大型居住社区位于浦东惠南镇东南部,紧靠G1501公路,是惠南镇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轨道交通16号线在基地北侧、东侧设有站点。该基地距离惠南镇镇中心约4公里,交通条件良好。规划区西侧为惠南镇中心城,南邻生态控制区,东接物流商贸片区,东北为科教园区,并通过沪南公路与产业片区联系。
3、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北至沪南公路,西至南团公路,南至宣黄公路,东至观海南路,面积约2.84平方公里。
4、规划理念
“以人为本”为出发点的规划设计
从大社区的使用人群的需求为出发点,创造舒适、安全、便捷的充满活力的社区。
“功能多元”为本质的大社区活力塑造
从更大尺度范围,协调引导整个城区服务设施、交通设施等的资源的再分配,彰显其“新城区”的本质。
“环境友好”为主视角的生态社区建设
充分挖掘大城市远郊区的自然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创建生态环境优越的居住社区,并构建环境友好的景观风貌。
5、发展规模
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284.03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261.54公顷。
建筑规模:规划总建筑量约264.2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量205.78万平方米(新增住宅建筑量约140.16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农民动迁房27.76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76.73万平方米,普通商品房35.67万平方米,新增保障性住房与普通商品房面积比例大于2:1。公共服务设施及社区配套设施总建筑量约为58.51万平方米。
人口规模:规划区居住人口约为7.05万人。
6、规划结构
形成“一核、两点、两轴、三片区”的规划结构
“一核”:惠园路两侧公共中心
“两点”:两处社区中心
“两轴”:公共活动轴、地区发展轴
“三片区”:三大功能片区
7、土地使用规划
规划总用地面积284.03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261.54公顷。
规划居住用地153.5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58.70%。其中住宅组团用地123.84公顷,配套社区服务设施用地7.68公顷,配套基础教育设施用地22.01公顷。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17.0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 6.51%。
规划绿地37.17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14.21%。
规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39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0.53%。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52.43公顷,占总建设用地的20.05%。
8、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立足社区,适度提升。即以服务社区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为主,适度提升部分为周边功能区服务的地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量。
地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在惠园路和明海路交界处设置一处居住地区级公共中心,该中心位于规划区的几何中心,可以全面照顾服务半径,周边路网四通八达,便于人流、车流的进出和疏散。同时依托惠园路对外连接铁路站和规划交通站点,交通便利。内设商业金融、商务办公、行政、文化以及结合公建设施综合设置的商住混合用地,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根据规范按照7.05万人,公社是2处社区中心,从服务半径及居民生活需求上布置一定量的商业、文化、体育、医疗和福利设施。
基础教育设施:根据规范按照7.05万人配置,共规划高中1所,初中3所,小学3所,幼托7所。
9、道路系统和市政设施规划
规划范围内由2条主干路、6条城市次干路和11条城市支路等城市道路组成了交通可达性良好的道路交通系统。
其中,由2条主干路和6条城市次干路形成区域的主要交通组织骨架,11条城市支路形成局部的交通微循环结构。
规划主干路红线宽40米,分别为沪南公路和川南奉公路;交通性次干路红线宽度32-40米,分别为南团公路、宣黄公路、观海南路和惠园路;生活性次干路红线宽度24米,分别为靖海南路与恒海路;支路红线宽度以12-、16、20米为主,强调慢行空间,提高支路的生活氛围。规划设置公交首末站三处,加油站两处。
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考虑区域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环卫、消防等设施的均衡配置和合理布局。规划在沪南公路、川南奉公路交叉口规划一处消防设施,占地约4580平方米。规划设置2座110KV或35KV变电站。规划新增两处环卫设施,分别位于惠园路南侧和迎松路南侧,各占地约2300平方米和1560平方米。
图纸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