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年)》规划公示 发布日期:2020-11-09
《上海市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年)》规划公示
2020-11-09 市规划资源局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现将《上海市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年)》向社会公示,听取公众意见,主要内容详见所示图件。本次公示时间为公告之日起的30天,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在此公示期限内与市绿容局或我局联系。
特此公示。
公示时间:2020年11月9日——2020年12月8日
联系电话:52567489,63193188-07081
电子邮箱:232347781@qq.com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2020年11月9日
上海市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年)
(公示稿)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0年11月
环境卫生设施是建设韧性生态城市的重要基础,也是城市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为适应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要求,需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卫生设施体系。为此,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与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组织编制《上海市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19-2035年)》。
一、 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经过多年规划建设,本市环卫设施基本满足城市运营需求。至2018年年底,在生活垃圾方面,无害化处理率约100%。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清运已基本实现规模化、集装化,郊区各区垃圾转运设施正处于整合、升级阶段。在粪便垃圾方面,随着粪便纳管率提高,粪便清运处理量逐步减少,现有设施满足粪便清运处理需求。在建筑垃圾方面,本市已初步形成按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房垃圾、装修垃圾分类的建筑垃圾全程管理体系。在两网融合方面,随着本市原市场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日趋萎缩,再生资源回收点(站)、中转站、集散场三级回收网络有待重构。在市容保障方面,本市水域保洁系统、市容保洁系统较为完善。[MeMeX1]
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和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本市环卫设施尚存以下问题:一是按照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随干湿垃圾分类收处运执行力度的加大,湿垃圾处理设施缺口较大;二是根据垃圾清运规模化、集装化要求,郊区各区垃圾转运设施建设有待加强;三是建筑垃圾转运能力、末端消纳及资源化利用能力有待提升;四是再生资源回收点(站)、中转站、集散场三级回收设施亟需落实;四是部分环卫设施空间布局有待优化。
二、 规划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四个放在”战略基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思想,立足世界眼光,对标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建立全覆盖、全流程、多层次、安全可靠的环境卫生体系,探索绿色低碳、智能创新、共建共享的发展路径,加强垃圾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提升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实现韧性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创建“整洁、有序、美观、安全”宜居城市空间。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9-2035年,近期为2025年。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上海市域行政辖区,陆域面积6833平方公里。
三、 规划目标和标准
(一)规划目标
按照上海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总体要求,全面实现垃圾源头分类、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目标,构建与全球城市相适应的安全可靠、合理有序、节能环保的全过程、全物流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
(二)规划标准
环卫设施设置标准执行《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设施用地标准执行《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2016修订版)及《上海市基础设施用地指标》(试行)。
四、 规划方案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环卫设施服务人口3000万人。规划按照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处理模式,干垃圾全量焚烧、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全市干垃圾布局13座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湿垃圾布局12座生物能源再利用项目;积极推进残渣资源化利用,实现飞灰安全处置。规划中心城区完善南、北水陆联运集装化转运体系,各郊区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的原则升级、整合现有转运设施,全市转运设施共56座。
城镇地区结合污水管网改造,保留原粪便预处理设施应急,原则上不再新建;农村地区粪便污水纳入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完善按工程渣土、工程泥浆、拆房垃圾、装修垃圾、工程垃圾分类的建筑垃圾处理利用体系,工程渣土按 “郊区自行处理、中心城区统筹消纳”原则,依托滩涂促淤、骨干路网和水系两侧绿化隔离带等消纳处置;工程泥浆以源头干化和集中干化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后纳入工程渣土体系处置;规划拆房垃圾和装修垃圾综合利用厂12座;工程垃圾依托市场化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处理;按主要服务中心城区原则布局源头建筑垃圾装载码头8座;各区至少布局1座装修垃圾转运设施。
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按城区500户-1000户/座、乡镇每1000-1500户/座设置;再生资源转运站按街道(镇/乡)设置;再生资源集散场按中心城区(浦西)市内统筹、浦东新区和各郊区自行利用原则设置。黄浦江及长江口直管水域保留(或扩建)现有保洁码头3座,新建2座,迁建4座;苏州河直管水域保留现有保洁码头3座;各区结合本区河道及湖泊的分布、水域环境维护需求及保洁作业模式,新增或改扩建保洁码头。按不同区域性质及功能需求,以3-5辆/万人配置环卫车辆、50-150平方米/车配置环卫停车场地。公共厕所按不同区域1.5-10座/平方千米设置。
五、 附图
附图一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布局图
附图二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规划布局图
附图三 主要集疏运设施规划布局图
附图四 直管水域保洁码头规划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