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记录人民城市建设成就;以地图,彰显现代国际都市风采

2021-07-22 市测绘院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展现上海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人民城市建设和发展成就,展示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的现代化建设风采,助力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奋力谱写人民城市建设新篇章,由上海市各有关委办局、各区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近六十家编纂委员会成员单位通力协作,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实施,上海市测绘院编制,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联合出版发行的2021版《上海市地图集》已于7月21日正式对外发布。

2021版《上海市地图集》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地图集。其内容全面,数据权威,共分为八个篇章,包含了192幅地图、322个统计图表、118张图片和附录,围绕上海城市精神、五个中心、三个特色、四大品牌,以时空联动的逻辑架构、新颖独特的地图语言、图文并茂的编排设计,翔实记录了上海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生态等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人民城市建设新成就,全景式展现了上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风采,是凸显城市核心功能、彰显城市精神品格、展示城市发展成就、回应社会民生关切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

1.jpg

2021版《上海市地图集》的装帧设计充分融合了上海的地理特征与城市气质,塑造出独特的城市形象:褐色圆脊象征着上海由泥沙堆积而成,书口蓝色烫印和由等深线演化而成的黄浦江元素,体现出上海三面临水、黄浦江穿城而过的独特区位,化繁为简的设计体现出上海“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最新版《上海市地图集》有何特别之处?

 以匠心守初心,以品质致发展 

见证和记录人民城市的建设成就

地图是国际公认的三大通用语言(音乐、绘画和地图)之一。大型地图集编纂工作是“史、图、典、志”文化工程之一。定期出版城市的综合性地图集,是全面回顾一个时期以来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地图集的编纂水平也是城市和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的象征。

2.jpg

上海的五个中心建设

3.jpg

上海建筑密度

4.jpg

上海建筑高度

5.jpg

红色图组献礼建党百年

6.jpg

人文传承中的方言板块,以词云的方式展示了一些常用的上海话,同时还有方言文化研究成果:上海的方言可以根据声调的调类和调值不同分为五个片区,并通过地图展示了不同方言片区对“祖父”和“祖母”称呼的差异,比如,崇明片区一般把祖父称呼“公公”,而嘉定片区一般则称谓“大爹”等,这样让读者更有代入感,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上海是全国首个编纂综合性城市地图集的城市,相继于1970年、1984年、1997年和2010年分别组织编纂了四版《上海市地图集》,也是版本最多的城市。在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发展历程中,各版《上海市地图集》综合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实用意义,是政府部门决策、综合研究等的重要文献和指南,为海内外宾客和广大市民了解上海、认识上海、感受上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7.jpg

各版《上海市地图集》

作为新时代的新版《上海市地图集》,2021版《上海市地图集》自编纂之初就确立了高质量、高品质目标,汇聚了各方面的力量,精耕细作、细心打磨,整体策划编制历时3年多,汇集了地图人的匠心精神,传承了《上海市地图集》助力城市发展的初心,亦体现了当代大型综合性地图集编纂的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

地图集的编制工作得到了上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成立编纂委员会,由上海市市长担任编纂委员会主任,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编委会成员单位涵盖42个委办局、单位及16个区,各区政府、相关委办局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任编委会委员,编委会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下设办公室,统一领导、指导和协调地图集编纂工作,有力保障了图集内各领域信息的专业和权威。

地图集的编制工作得到地图行业顶级专家组成的学术指导委员会的悉心指导。学术指导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王家耀担任主任,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杜清运担任副主任,中国地图出版集团总编辑徐根才、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授庞小平、武汉大学教授黄仁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余明担任委员。学术指导委员会从技术层面为地图集把关,指导工作方向,大大提升了图集学术水平,提升了图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融合统一。

8.jpg

上海东西天际线

9.jpg

地图展现今昔上海

2021版《上海市地图集》融合了大量的权威统计数据、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网络等社会感知大数据以及模型模拟预测空间规划数据等多源数据资料。地图集的编制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超过8000份,总数据量达47.9G,确保了地图集能够更加准确、全面、科学地展现一个时期以来上海城市建设情况,见证和记录了人民城市的建设成就。

10.jpg

上海一日大小事,将宏观(如城市建设)和微观(如居民生活)的各种年度统计数据都平均到每一天,通过直观、具体的数据和象形符号系统,让读者能够更加贴切地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每天是如何运行的,比如上海一天大约要创造105亿元的GDP,一般公共预算要支出22亿元,有2000多人得到院前急救,约100万的游客来上海旅游,电影院要播放近13000场电影,有495个新生命诞生,有270对新人喜结连理,每人每天大约要用掉123升水、3千瓦时电,产生1千克生活垃圾,消费支出125元等。

11.jpg

通过来沪入境旅游外国人主要客源国分布地图可以发现,来上海旅游的外国人中,日本最多,其次是韩国和美国。通过国内旅游者客源地构成地图可以发现,最喜欢来上海旅游的是长三角区域的游客。

以地图绘发展,以创新致未来 

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风采

2021版《上海市地图集》共有八个篇章,以地图为媒,注重在内容组织、地图表达和视觉设计上进行传承创新,实现了科学记录和创意思维、艺术表达的有机融合,让上海的发展成就跃然纸上,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风采。

创新之一:三轴联动的叙事架构

有别于以往地图集常规按照序图、自然地理、国民经济、城市建设、社会事业等专题图组排列的组织方式,2021版《上海市地图集》的内容组织架构创新地以人的感知为切入点,按照感性认知、内涵重构和理性判读的叙事性逻辑架构进行内容组织,形成“八乐章三重奏”,立足现状,再回溯历史、展望未来,展现上海城市的文化脉络和发展轨迹。

12.jpg

三轴联动示意

创新之二:基于社会感知大数据的知识挖掘

2021版《上海市地图集》除了融合大量的权威统计数据、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外,还应用夜光遥感影像、实景三维模型、时空大数据挖掘分析等新时代测绘科技发展成果。基于轨道交通刷卡流量、手机信令、移动通信感知等社会感知大数据的知识挖掘和基于实景三维模型的空间分析是这本地图集的重要创新和亮点之一,这也是国内首次在大型综合性地图集中的应用。

13.jpg

夜光遥感影像地图

14.jpg

四时各不同(地图根据手机信令数据制作,采用模拟山脊线地图的表现形式,突出了白天和夜晚区域峰值)

创新之三:跨尺度全方位的空间视野

2021版《上海市地图集》在内容设计上充分利用地图语言的特征,从世界—中国—长三角的宏观视角,到上海地域微观呈现,通过这种空间尺度的视野切换来聚焦和凸显上海这座全球城市的角色定位、透视其个性特质,这也是这版地图集与以往其他城市地图集在地图内容设计与编排上的显著区别之一。

同时,这版地图集立足“地理底图定制化、普通地图专题化、专题地图多元化”的设计理念,在地图表达、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创新,通过构建象形符号体系,融合地理模型分析和时空大数据地图表达方式,使用三维多方位空间视角与手绘水彩元素相结合,大胆使用明暗交错的地图设计编排等,力求提升地图表达形式的升级。王家耀院士等知名专家赞誉其“实现了形数理的统一”“是科学和艺术有机融合的范例”。

15.jpg

上海对外贸易进、出口情况示意图

16.jpg

利用三维多方位空间视角与手绘水彩元素相结合所展示的外滩

17.jpg

创新设计的地图示例

创新之四:首次推出线上版,提供多层次阶梯式的定制化服务

为了更多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多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2021版《上海市地图集》将首次推出线上版,通过数字化手段,融合大量权威数据,更加直观地展现各行各业亮眼“成绩单”,赋能城市治理,全面融入城市数字化转型进程。并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发布互动式线上地图集,提升地图集内容获取和使用的便利性,延展地图产品的传播和共享渠道,面向更广泛的人群讲述时空故事。

18.jpg

2021版《上海地图集》微信小程序和“图溯上海”公众号二维码

19.jpg

微信小程序界面

线上版地图集除了实现纸质版地图集的在线高清浏览外,还增加了展现上海战略地位、五个中心建设成就等内容的动态展示页,以及党的诞生、轨道交通、手机信令等特色内容的动态专题地图,利用动态交互技术提升地图集信息传达和读者认知体验。

公众通过扫码、“图溯上海”公众号或搜索微信小程序“SHATLAS”即可浏览线上版地图集,实现线上和线下互动。

(来源:市测绘院;作者:罗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