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5分钟为半径的生活“圈”能有多美好

2021-09-06 上海大调研  

什么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中提出,以15分钟步行范围为空间尺度,配置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各项功能和设施。

在上海市2035年总体规划中则提出,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上海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配备较为完善的养老、医疗、教育、商业、交通、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努力推动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2019年起,上海选取15个试点街道全面推动“社区生活圈行动”,目前,全市已完成180余个项目落地,“大城小圈”将给我们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一起看看普陀区曹杨新村、长宁区新华路街道的做法↓

1.jpg

新华路街道:最好的地段、最实惠的价格给人才

新华路街道位于长宁区东南部,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街道内共有各种类型的居住小区197个,各类商务楼宇50余个80多万平方米,常住人口6.45万人。按照“15分钟社区生活圈”出行、服务、休闲、特色、居住、就业六大版块,新华路街道提出打造“精品精致精细、宜居宜商宜业的花园社区、人文新华”的愿景。

这个上海市率先开展“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试点的地区,随手画个“圈”能看到些什么?答案可能就藏在小而美中。

以法华镇为中心的新华社区,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000多年前的北宋,曾经这里以园林驰名,法华牡丹名冠上海,故而这里诞生了上海第一条花园马路——新华路,林荫蔽日芬芳吐翠。

2.jpg

“我们细细打理着街区,就是希望能用宜居的环境,让住在这里的人拥有一个慢下来的生活。”新华路街道工作人员说,一方面新华疏通慢行毛细血管,对外国弄堂等20多条街坊道路的功能定位、环境整治、维护管理、自治共治等分类型进行研究;另一方面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参与,推进数字化赋能小区治理,将提供优质均衡的品质服务,构筑高效韧性的安全网络。

“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无论是游览在这里,还是居住在这里,精致到毛细血管的街区会打动到人们心中的最柔软处。”

这么好的地段,谁会住在这里?新华路街道给出的答案是:人才。

3.jpg

曾经的钢铁厂,如今的都市会客厅。曾经的制药厂,如今的网红打卡地。曾经的化工厂,如今人来人往的商业地标。上海三大工业污染区之一的这个帽子,新华戴了几十年,辖区三分之一的土地是工厂和烟囱,对于另外三分之二的居民区造成了可想而知的困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新华必然要破解的难题。

从“工业区新华”到“商务区新华”,从老旧园区改造到新建经济楼宇,从幸福里到上生新所,从澳洲之家到IM长宁国际,摘掉了工业污染区的帽子,实现了社区形态“腾笼换鸟”。以新华中央活动区纳入2035年上海城市规划为契机,新华路街道想要干事就必须要有人才。

而把最好的地段用最实惠的价格给到最需要的人才,以小见大,“这一切都是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相比于眼前的“热钱”,新华路街道选择“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将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更长久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老年人占新华路街道人口的1/3,但街道为老年人口所花费的精力却不止1/3,“让1/3的老年人安心了,那另外2/3的人就会高兴。”这是新华路街道一以贯之的理念。

老年是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新华在上海率先创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社区,率先建成“数字化生活——养老体验馆”,率先开通“新华慧老通”智慧养老数字化集成平台,通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物业+养老”等“一中心、多网点、全覆盖”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为社区老年群体提供“养、医、学、娱、乐”的一站式服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通过改造华山儿童公园、建设校园周边最美放学路、打造社区文化中心最靓少儿图书馆,提升儿童友好场景,让儿童在新时代快乐成长。老人是过去,儿童是未来,人情味的生活,是人和城市互相成就,是人和城市和谐共生。

4.jpg

曹杨新村:全国第一个工人新村的“宜居”蝶变样本

1951年,我国第一个工人新村在上海普陀区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曹杨新村这个家喻户晓的社区承载了上海人民太多记忆,而人口增长和空间结构变化,也让曹杨新村面临着城市更新的艰巨任务。

“宜居”,第一步要从居住条件改善着手。近年来,曹杨新村积极开展旧住房成套改造与综合修缮,优化老旧小区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截至目前,已开展曹杨一村、曹杨二村、曹杨五村、曹杨七村、中山北路3223弄等7个小区成套改造项目,以及曹杨三村金梅园、北枫桥园、中桥大楼等21个小区综合修缮项目。

北枫桥园小区虽然面积不大,且是旧改而来,但相对上海其他老旧小区,内部设施可谓井井有条——严格的门禁、红外体温检测仪、凉亭、健身区等均有配备;垃圾分类投放点不仅无垃圾乱放,甚至连一点异味都没有。

“宜居”的社区不仅要室内舒适,周边环境同样重要。曹杨街道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指引,以百禧公园、环浜、桃浦河构成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为基础,串联曹杨公园、枣阳公园、兰溪青年公园等社区重要公园绿地;以沿线驿站复合社区服务功能,建设百姓客厅、自然课堂丰富活动体验,弘扬新村传统文化;着力提升改造一批高等级文化设施,增强社区文化自信、凝聚社区共识,形成贯通开放的河湖水网,多彩可及的公园绿脉,十全十美的美好生活圈,深入民心的宜居品质和美观亮丽的公共环境。

5.jpg

北枫桥园向南,步行2分钟即是曹杨公园。工作日下午,公园内以老人、孩子以及正处暑假期间的学生为主。来公园散步、会友是周围老年居民的日常,“爷叔”们酷爱下棋、观棋;男生们则喜欢藏在绿荫之间的篮球场,球场按小时收费,扫一扫入口的二维码付费即可进入,价格实惠,市民接受度高。

6.jpg

北枫桥园向北,步行3分钟,即是武宁片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中心一楼有一家社区食堂,自助取菜,自助付款,将装了饭菜的托盘放在结账台上,机器能通过装菜盘子内的芯片识别设定好的菜价,自动结算出餐费,还会显示这顿饭的热量。两荤一素,总价不到16元。

据悉,普陀区为社区老年人开通了“益卡通”助餐服务,依托银联上海市敬老卡平台,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持上海市敬老卡或新版社保卡可享受“满15元减3元”优惠。目前“益卡通”登记人数已达8369人。街道4个助餐点每日“益卡通”日均服务老年人655人次左右,其中堂吃约429人次,送餐约226人次。

从这些小而美的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人们看到的不仅是越来越丰富多彩的家门口生活,更看到一种延续城市人文历史脉络的生活方式,而这也是一座人民城市所应有的样子。

对于今天的上海来说,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就是需要充分对于现有资源挖掘以及周边资源共享,分期逐步提升社区服务品质。居民是主人,社区规划师是倾听者、响应者,以问题为导向,回应居民的美好生活愿景,然后形成一个方案提交给政府有关部门。

“15分钟”,对于拥有24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无疑是一个具象的时空刻度,但发力建设人民城市的上海,却在这个细小刻度上反复研磨、孜孜以求,不断提质增量,拓展内涵外延,更以此为载体生动践行“人民至上”重要理念,激活一个个城市单元细胞活力,更放大一座城市令人心生向往、近悦远来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