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竹白连通管到人民项链的美丽转变 发布日期:2022-01-13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从竹白连通管到人民项链的美丽转变
2022-01-13 市规划资源局
在上海的东海之滨,人民塘沿线,即将点亮一颗颗闪耀的都市繁星;绿野仙踪、煜煜生辉;美好生活、人民项链。
今天,让我们来讲讲从竹白连通管到人民项链的故事。
竹白连通管是市级重大工程,位于浦东新区。污水管道连接着竹园污水厂和白龙港污水厂,总长为18.9km,直径为DN3500,沿海徐路-航津路-华东路-港绣路-港建路-人民塘路(随塘河)地下敷设;地上附属设施共15处,包括6个闸门井和9个透气井。聚焦人民城市建设理念,推进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建设发展,市规划资源局会同城投(水务)集团针对15处地上附属设施,开展了市政工程建筑设计方案征集,并于2022年1月12日向社会公众开展方案公示。
观念转变:新发展理念的引领示范
交通、市政工程作为上海这座超大型城市的骨干和血脉,为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这些工程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往往仅注重功能的实现,而忽略了对空间景观品质的塑造,导致这些量大面广的市政设施给市民造成了刻板、冰冷的印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市政设施即邻避设施”的负面认知。
落实“上海2035”规划愿景,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具体体现在哪里?对标国际一流水准,观念改变是第一步。市政工程亟待转变过去讲功能多、讲美观少的固有观念,在方案设计阶段遵循“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确保功能完备和运营保障的前提下,努力提升交通市政工程的空间形象,全面加强空间品质管理,才能为建设美丽上海、创造美好生活增光添彩。
目标导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
积极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全面提升市政设施的设计品质,需要创新规划管理模式,通过邀请职业建筑师集思广益,强调运用艺术化设计语言,重塑城市空间形象。为此,市规划资源局会同城投(水务)集团、市政总院,邀请有客建筑、原典设计、唯筑建筑三家建筑设计公司加入工作团队开展竹白连通管联合设计。
以打造“人民项链”为规划理念,通过对标国际水准、立足地域特色、强化艺术表达,工作团队利用3周时间,先后进行了三轮设计方案优化,力争呈现出“15颗晶莹剔透的明珠挂在东海之滨的郊野星空”的设计意向,点亮“城市角落”,温暖“城市生活”,为浦东滨海地区增添一道独一无二的城市艺术风景线。
行动路径:人民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
竹白连通管15处附属设施均为单独设置,方案注重简洁性、艺术性、设计感和雕塑感,由北至南规划为“生命的跃动”、“水之灵秀”、“潮之神韵”等3个系列。
“生命的跃动”系列:以“生命线”为设计理念,突出“生命的源起、生长、升华”,讲述污水处理大系统背后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双重保护含义,并充分体现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性、构筑物本身的艺术性、生态性、简约性的设计特点。
设计手法上利用混凝土的一体浇筑造型突出构筑物的造型感;明黄色的排气管道呈现明快的工业风;立面上富有韵律排布的绿化花箱让建筑具有生态感,体现出生命的旺盛活力;文化石围墙在近人尺度上体现了建筑的温度和质感;在构筑物上设置城市宣传板,利用不同艺术海报涂鸦成为城市主题活动的宣传点,打造“远观是风景,近看有温度”的全新城市市政设施。
“水之灵秀”系列:设计理念取自城市污水处理的工序和流程,通过污水处理的不同阶段和工序,提取出不同形态的造型元素:“格物致知、水天一色、烟岚云岫、无边风月、流觞曲水”等五个元素,通过对不同元素形态的有机组合和设计拼接,形成有设计感且统一协调的建筑形象。
材质上选择混凝土、耐腐金属铝板、砌体结构、不锈钢。混凝土是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可塑性强,耐久性好;耐腐金属铝板强度较高,自重较轻,施工简便;砌体结构造价低廉,有良好的耐火性和耐久性,且便于施工;不锈钢有较高的硬度及强度,耐腐蚀性较好。设计采用常见的建筑装饰材料,确保可实现度。
“潮之神韵”系列:人民塘是浦东新区长江沿岸的护堤海塘,更是抵御海潮的生命线,设计从随塘河汲取设计灵感,提取“涟漪、碧波、潮涨、惊涛、沧海”五个自然形态意向,形成“潮塘WAVE-海潮-自然-艺术”的设计理念。通过形体造型的曲线变化与立面层次韵律来模拟潮涨潮落的自然形态,五座附属设施在设计上采用极具线条感的构成元素,展示生命线与韵律感。每座建筑通过不同的曲率弧度,模拟涟漪、碧波、潮涨、惊涛、沧海等的自然元素,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走廊与自然体验。追忆人民塘的历史变迁,展望人民塘的现代与未来。
在材质选择上整体风格统一协调,主要采用经久耐用、耐腐蚀、粗粝的混凝土为主,搭配局部锈蚀钢板、玻璃等材质,突出不同材质的质感对比;同时,坚持循环利用的原则,就地取材。
模式策略:开门开放的专业联创集成机制
2022年,在全力保障市政重大工程高效推进的基础上,市规划资源局将采取“一项目一策划,一设施一方案”的方式,推动市级市政重大工程逐一深化设计方案研究,全面提升市政重大工程的空间设计品质;进一步明确方案优化流程,会同重大工程建设单位和管理部门建立协同推进实施机制;进一步加强方案设计引导,制定《上海市交通市政工程规划设计指南》,建立由市政工程、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领域国内外优秀设计团队协同合作的开放型技术架构,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方合力,全面提升城市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