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空间数据价值,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市级专项督查

2022-11-08  市确权登记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今年上半年,市规划资源局进一步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按照“先于发现,先于处置”的要求,全面推进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市级专项督查工作。上海市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事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挖掘空间数据价值,积极配合处室开展不同条线的空间数据分析工作。在此期间,中心不断完善支撑体系、技术流程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技术支撑能力。先后开展了耕地流出图斑关联分析、林草农村道路等专项数据分析、耕地流向设施农用地分析、补充耕地和永农补划的现状分析、土地整理复垦项目新增耕地现状变化分析和“全国国家级、省级、县乡级公路网矢量数据”套合分析等工作。

1.jpg

◎依托自然资源调查数据,构建“结构化、立体化”技术支持体系

以结果为导向,按照“快+准”的要求,对任务进行结构化逐级分解,提供不同阶段、不同准确度层级的立体化技术服务。一是以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做底板,针对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业务需求,形成自然资源现状初步的定性分析成果;二是融合管理数据和快速变更调查数据,提高自然资源定性分析成果的时效性和准确度;三是针对具体业务需要,对业务案例开展逐个针对性图斑甄别和内外业调查,形成最终成果。

2.jpg

◎整合技术业务综合优势,搭建“更高效、更专业”技术支持流程

加强GIS技术应用,提升数据综合分析能力,搭建“更高效、更专业”的技术支持流程。一是与市规划资源局信息化系统“一厅八室”充分交互,借助大测调、大土地、大监督、大执法等系统,沉淀积累共性的过程数据(如调查图斑、流向图斑),并建立有效的更新机制,不断提高后续技术支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加强调查数据与不同条线业务数据的衔接。通过统一的数据分析流程,建立起调查数据与不同条线来源、同一空间位置的业务图斑(如执法处置、国家督查、国家下发)的数据关联,实现调查数据一查多用,避免重复调查处置;三是对技术支持的复杂过程进行有机拆分,形成系列待组装的常用调查数据分析过程库,既便于调查及管理业务口径的积累和完善,又便于同类问题响应的一致性。

3.jpg

◎持续提高数据支撑能力,建立“再学习、再提高”服务工作机制

着眼于数据的业务数字化能力的持续提高,服务效率的不断提升,中心技术支撑团队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优化工作步骤、积累数据案例、对接“一厅八室”,建立“再学习、再提高”的工作机制。一是理解学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前端-中端-后端”各流程的工作要求,积极参与“监测、管理、执法”协同工作机制研究,更好发挥调查数据对业务管理的支撑价值。二是开展新方法新技术研究,以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为抓手,开展农用地内部地类变化及耕地种植属性监测技术研究,提高国土调查信息化智能水平,不断提升全域、全要素、全过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服务水平。三是开展地类认定规则研究,在三调调查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市级专项督查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地类认定规则进行细化完善,既尊重调查标准,又兼顾管理要求,形成上海方案,在满足国家要求的前提下,更好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

4.jpg

通过空间数据分析,实现了实时推送疑似违法违规图斑成果,并与督查、执法形成紧密互动。同时,中心参加了局监督处、实施处、执法总队、测绘院和整理中心联合组建的市级专项督查工作组,重点针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耕地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以及耕地未经用途管制无序流出”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专项督查工作主要围绕“立起来、疏得通、查得到、堵得住,补得实”的目标任务,重点检查各区建立用途管制机制情况、许可备案的办理情况、对违法违规占耕问题的执法发现效能情况、查处违法违规占耕问题的履职情况和检查各区永农补划、补充耕地中的履职情况等,先后实地检查了52个现场点位。通过专项督查,各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意识,牢固树立依法依规用地理念。今后,中心将不断完善空间数据分析的技术支撑体系,提升服务规划资源管理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