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环境整治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热点! 解锁乡村整治“新密码”,《村庄整治工程建设标准》有方法 发布日期:2023-01-20
乡村环境整治成为代表委员关心的热点! 解锁乡村整治“新密码”,《村庄整治工程建设标准》有方法
2023-01-20 上海土地整治
【编者按】“烟火藏诗意,诗意在乡间”。乡村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留住诗意乡愁的空间载体。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乡村地区具有城郊融合型特点,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发展方向面临空间稳定、地位凸显、功能复合“三个趋势”,需要全面扎实推进乡村环境整治,打造空间布局合理、乡村风貌宜人、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提升的和谐有序新格局。
围绕乡村环境整治议题,近期上海两会不少代表委员表示“乡村环境整治应从村民需求出发”;“乡村的事不能直接拿城市图纸‘拷贝’过去,而要尊重村庄肌理和乡村空间布局”。这些建议与新发布的上海市地方标准《村庄整治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思路相合相应。
下面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了解一下标准编制的内容吧。
《村庄整治工程建设标准》由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主编,历时三年多,于2022年3月经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发布实施。标准内容立足上海乡村现状情况和实际特点,衔接国家及市级相关标准、规范性文件,在深入分析本市村庄特征的基础上,从建筑风貌、生态环境、乡土文化等关键维度,因地制宜、分类分项、有针对性的提出村庄整治工程内容及技术标准,充分体现村庄整治的系统性、综合性和本土性,深入解锁乡村整治“新密码”,以期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村庄更新建设提供技术参考,让上海乡村更好的成为留得住乡情的美丽家园和广大市民向往、舒心游憩的后花园。
《村庄整治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的总体思路
标准编制秉持“依法依规、协调衔接;尊重自然、传承文化;多方参与、以人为本;存量更新、集约利用”的编制原则。适用范围为本市范围内的村庄(即规划城镇开发边界外郊野地区)所进行的整治工程规划与建设,一般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结合村庄规划设计或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
在总体思路上,一是全面调查分析近年来本市村庄发展历程、村庄聚焦形态和风貌、村庄整治各类建设项目及实施运作情况,深入了解镇、村等对于村庄整治工程建设的需求;二是深入贯彻村庄整治的目标和理念,明确村庄整治六大工程建设内容,提出对应各项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三是充分衔接国家和本市相关规范,结合最新政策、理念,科学合理构建了62类上海村庄整治子工程体系,确定村庄整治各项工程的规模、布置、规格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和参数。
《村庄整治工程建设标准》的核心内容
标准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房屋建筑、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坑塘河道、公共环境和文化保护等篇章,重点引导村庄“风貌形态、生态环境、文化底蕴”等整治工程内容,为激活乡村更新和改造提供“密码之匙”。
“旧颜”焕“新颜”,解锁乡村“风貌密码”。房屋建筑章节分为一般规定、布局风貌、空间构造及功能配套4大类别,总体要求建筑设计宜延续地域风貌,形态上保留乡村院宅相生、粉墙黛瓦、虚实有致特色。具体规定上,布局风貌从院落空间、屋顶立面、色彩材质三个切入点,着重要求村庄庭院、建筑屋面及外立面的形式、体量、色彩与村庄风貌相协调;空间构造对场地布局、建筑空间与构件、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材料利用等参数予以建议,着重于突出村庄建筑的被动式设计理念;功能配套对村庄内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类型、规模提出要求。
尊重自然环境基底,解锁乡村“生态密码”。尊重自然环境肌理,强调原生态、低影响的工程整治标准引导。通过不同案例的比较分析,提出本市村庄市政设施、道路交通、坑塘河道、公共环境等整治建设的技术规定,如道路工程宜合理保留原有路网形态和结构,选用生态透水材质;绿化采用乡土植被;水系护岸结合村庄风貌有限采用水土保持功能良好的植物护坡或透水性好的多孔材料等,最大限度的保留乡村生态基底。
传承保护历史文化,解锁乡村“文化密码”。依照国家和本市文化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要求,明确村庄历史文化保护的对象和保护措施,如规定有序保护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村域内各级不可移动文物,优秀历史建筑和古树名木等。对于村域内的历史文化要素保护应按照相关规定和专项规划要求,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与可识别性的文化符号;鼓励传承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创作、表演活动等。
结束语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美宜居乡村,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行动。近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要求,全面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高质量提升,由此可见,持续加强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当下和未来一段时期内乡村发展的主攻方向。作为新发布的《村庄整治工程建设标准》,通过搭建系统性、规范化的整治工程建设体系,制定工程实施的引导性标准和规定,综合平衡乡村建筑、市政配套、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各类整治要素,让乡村从“面子”美到“里子”,更好的彰显出乡村外形之美、内涵之美和文化之美,让大都市的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