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实施专题研讨会在沪举行

 2023-02-27 市规划资源局

图片1.jpg        2023年2月22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示范区总规”)实施专题研讨会在位于上海青浦区的国家会展中心召开。上海市青浦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小菁、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张玉鑫、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和示范区三级八方自然资源部门有关领导参加会议。

上海市青浦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小菁做会议致辞,对齐聚上海青浦的与会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上海市规划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熊健代表规划编制专班介绍了示范区总规基本情况。六位与会专家围绕强化示范作用、加强区域协同、推进控详规划编制、做好规划实施监测、开门实施规划、激活要素流动等方面做了主题发言。

图片2.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从控详规划的落地性、协同性、协调性、传导性四个方面提出控详规划编制工作建议。一是落地性上,控详规划要将城市设计和相关研究作为法定控规的技术支撑,并与项目实施相互验证、支撑和反馈。二是协同性上,控详规划推进过程中既要注重一体化、协同性,也要注意差异性和地方性。三是协调性上,充分发挥示范区执委会的平台作用,通过大量工作对接会、协调会,沟通解决层出不穷的问题。四是传导性上,控详规划要主动结合示范区总规的目标,及时转变规划发展思路。

图片3.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主要围绕规划协同和实施监测方面分析。一是区域协同上,示范区总规突破了行政区的分割,在跨行政区的连续空间内做规划,这是中国空间规划的新起点。协同过程中要意识到“公”和“共”的差异,既要寻求最大公约数,界定好、协调好内部冲突、差异以及共享的范围和内容,又要强化需要共同坚守的底线和共同追求的目标。二是规划实施监测上,要学习德国规划工作中对于监测的严谨性,发挥第三方专业团队作用,每年对指标的完成度进行检查。强化跨界协同的数字化监督和治理,形成更多新的示范。三是强化规划技术支撑上,要从城市设计走向城乡设计,注重和强化示范区江南水乡特色。

图片4.jpg

同济大学教授伍江围绕规划协调统筹,分析示范区总规的示范性。一是统筹示范方面,示范区总规充分体现统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体系性、互动性,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应进一步加强执委会的统筹能力。二是绿色示范方面,示范区总规把生态绿色放在第一位,体现了新时期发展转型的最核心的价值取向,用新的思维、新的办法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机制示范方面,执委会的协调机制要进一步转化到规划审批和项目实施方面,统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图片5.jpg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同济大学教授周俭围绕规划实施提出建议。一是横向空间维度上,区域转化为可以统一管理、统一治理的空间单元,在跨行政区域加强连通治理、共享利用。二是纵向规划传导上,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还需要规划衔接,在河湖水面治理、农业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做一些导则,跨行政区域统一功能定位和建设标准。

图片6.jpg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宁越敏建议加强“开门实施规划”。一是引导科研部门参与规划,在生态绿色方面,科研部门的参与对于清洁生产和工业污染的测定、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引导农民参与规划实施,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为提升淀山湖水质,要控制农用化肥的使用量,需要政府部门和农民之间的紧密配合。在乡村建设方面,也需要通过社区的发动,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方面争取做出示范。

图片7.jpg

浙江大学教授岳文泽围绕激活要素流动提出建议。一是城乡融合,目前农村的市场化比较薄弱,要更强调政府和市场耦合作用,要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更加注重健全市场机制。二是政策创新,要素流动不仅依靠设施的互通互联和产业的相互衔接,更要通过政策创新,探索通过跨省飞地模式、六大计划联动、跨乡镇的土地综合整治等政策激活要素的跨省界流动。三是数字赋能,通过信息化手段使物理空间、功能空间、全域空间锚定在一起,即通过技术的融合、业务的融合、数据的融合,来形成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业务的协同工作机制,最后实现场景融通。

青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吴江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嘉善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依次进行了表态发言。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感谢与会专家的宝贵意见,介绍了下一步将着重推动的工作。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玉鑫作总结发言,强调要强化对标对表、坚持一张蓝图、坚持“开门实施规划”。

8.jpg

第一,要强化对标对表,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国家战略要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的重大国家战略。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突破口。因此,实施示范区总规,必须强化对标、对表,既抬头看方向,全面提升工作站位,又低头明路径,敲实落实工作的具体任务和抓手。一是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江南梦,忆江南,这里就是江南,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新示范、新标杆。二是对标扩大内需战略的基本要求。今年是示范区总规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克服疫情影响,全面提振市场信心,实施扩大内需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重的关键一年。三是对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基本要求。实施示范区总规,必须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国家战略、体现国家意志。四是对标国务院批复的“上海2035”总规和示范区总规的基本要求。要注重特色,示范区以水、绿、湿地为主,和我们传统以城市为主的规划设计完全不同,要把握好轻重和节奏,更重视软性、柔性、弹性而非刚性、程式化的规划。

图片9.jpg

第二,要坚持“一张蓝图”,以钉钉子的精神将示范区总规蓝图转变为“施工图”、“实景画”。示范区总规是示范区规划、建设、治理的基本依据,也是推进示范区空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纲领和行动指南。规划实施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要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开创性、坚韧性、操作性有机统一,既要有必胜信念,锐意进取、积极开拓、续写华章,又要有历史耐心,不摇摆、不妥协、久久为攻,坚定推进规划实施。一是要强化底线约束。严守示范区总规确定的“三区三线”和生态、安全等国土空间管控底线,严守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天花板”,不走延续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老路。二是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加快形成多中心、网络化、融合式的空间布局,以“好风景”促进“新经济”,以良好的人居环境吸引人才、汇聚人才。三是要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完善区域一体化空间治理机制,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图片10.png

第三,要坚持“开门实施规划”,构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示范区总规实施的机制平台。示范区涉及两省一市“三级八方”,示范区总规编制中建立了广泛参与、省级统筹、充分协同“开门做规划”的工作机制,有力的支撑保障了示范区总规编制报批顺利推进。示范区总规实施中,要继续坚持“开门实施规划”,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夯实示范区总规实施的社会基础和公众认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示范区总规实施的良好氛围。一方面,要汇聚各方力量、凝聚共同智慧,高质量推进示范区总规实施。要创新改革规划编制的方式,聚焦底色、底盘,强化江南水乡记忆整体格局和项目环境容量要求,改变传统以城区为主的控详规划编制模式,要更多关注水、关注田、关注鸟、关注鱼,关注生物的多样性,这是未来一系列规划编制和技术标准制定的核心要件。另一方面,要通过实施示范区总规,培养锻炼一支专业、开放的规划人才队伍。要像保护眼睛一样,用绣花的功夫,将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用心、用力、用情治好水乡。要高举江南制造、中国营造、时代创造,推动示范区总规实施好、建设好和管理好。

图片11.jpg

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自然资源厅、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主办,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政府、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政府、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民政府承办。

图片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