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院联合策划的《申生不息》微纪录片项目在徐家汇书院举办首发仪式 发布日期:2023-03-20
市规划院联合策划的《申生不息》微纪录片项目在徐家汇书院举办首发仪式
2023-03-20 市规划院
3月18日下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百集城市更新“申生不息”微纪录片项目在徐家汇书院举办首发仪式。
百集微纪录片《申生不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策划,微纪录片旨在通过拍摄城市发展进程中100个真实的故事,从居住条件的改善、公共空间的重生与升级、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的共塑等多个角度切入,立体展现上海“以人民为本”的城市发展样本,彰显“人民城市”的理念,探寻上海这座温暖人心的城市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以及城市管理的智慧,记录这座城市、这个时代,人们的共同情感与记忆。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王立俊在致辞中表示,在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都市中,通过城市更新,使城市记忆和城市发展有机融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正是中国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征程中的具体探索与实践。SMG作为上海的主流媒体,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将以影像记录传播上海城市更新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这座城市的城市更新留下历史的精彩瞬间。
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熊健在首发仪式上谈到,“ ‘申生不息’就意味着新事物和新变化的涌现,城市更新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公共议题,也是未来规划工作的主战场。从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到城市更新的存量发展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更多的利益主体,真正要能够使城市生生不息,要让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进来,形成共建共享共生的格局。我们希望通过《申生不息》项目合作,遴选和传播一批上海优秀的城市更新案例,让城市更新参与者有发声的平台,让公众了解上海变化发展背后的故事,感受到属于这座城市的温度。我们更希望能借助上海电视台强大的平台,不断凝聚社会力量,共同探讨、参与和支持我们的规划工作,使城市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
“要认识一座城市,必须在她的街道上行走,我想如果要更好地认识上海,可以从一个个城市更新的案例着眼,从中体会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微纪录片总导演郭静这样解释拍摄的初衷。
《申生不息》项目总顾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认为,城市是个生命体,从孩童到青年、壮年,直至老年,城市也经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在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不只有城市力量的增长和向外的扩展,同时向内的一些老旧的地区需要进行有机更新,重新注入活力,“像今天所在的徐家汇书院,就是一个能够吸引人,视觉上带来美的享受的空间。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社会关怀”。
《申生不息》项目的首个纪录短片“徐家汇书院的故事”,将徐家汇书院作为城市更新的代表案例,“更新后的公共空间,不断有新的读者涌入,老读者也愿意留下来,这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徐家汇书院馆长讲到。数据显示,截至首发仪式当天,徐家汇书院接待读者已超过28万人次,头回客和回头客都在不断地攀升,这也是城市更新带来的较为直观的改变。
徐家汇书院室内设计师俞挺与徐家汇书院馆长对话
在徐家汇书院室内设计师俞挺看来,图书馆正好是这样一个多元的样板——“大概上海比较早提出微更新这一巧妙的思路,把每个个体,新老上海人凝聚起来,甚至将沪漂者也激发起来,共同去创造这个城市的美好之处。”
赵立荣 摄
未来,市规划院作为联合策划者,将不断与《申生不息》纪录片团队深入挖掘上海城市更新案例,通过专业的纪录片团队,用影像记录传播上海城市更新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为这座城市的城市更新留下历史的精彩瞬间。
(来源:市规划院、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