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资源局结合重点城市更新单元概念设计方案,探索“三师”联创工作机制

2023-08-29 市规划资源局

根据市委推进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大调研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指导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加快推进本市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部署要求,市规划资源局积极探索具有上海特色的规划资源创新模式,会同黄浦、徐汇、静安、虹口等区政府,结合发展需求,选取黄浦外滩地区和老城厢地区、虹口嘉兴地区、徐汇衡复地区、静安石门二路地区等10个重点更新单元,试方案、试模式、试制度,探索建立“三师”联创机制。充分发挥责任规划师对于城市更新谋划、协调、统筹的重要作用,发挥责任建筑师对于强化设计赋能、破解技术瓶颈的主导作用,发挥责任评估师在城市更新“强资信、明期权、可持续”模式中的支撑作用。

1.png

8月25日至27日,围绕重点更新单元的“三师”联创概念设计方案成果和机制创新,市规划资源局会同相关区政府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连续三天召开“上海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论坛——重点更新单元‘三师’联创概念设计方案专家咨询会”,广泛听取规划设计、建筑设计、资产评估、地产开发、金融投资等领域专家的意见建议,并推动各行业形成共识,共同推进上海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


2.png

积极推进重点更新单元试点

本次选取的10个重点更新单元具有代表性,主要包括:以外滩第二立面、老大楼更新为代表的外滩01、02单元、以旧改地块更新为代表的东安01单元、嘉兴01单元,也有以风貌保护区域更新为代表的老城厢01单元等。通过赋能“三师”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专业团队的全流程统筹支撑作用,实现城市更新的整体性谋划、专业性策划、合理性评估、陪伴式服务,共同推动实现城市更新的综合成本平衡、区域发展平衡、近远衔接平衡,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品质提升、品牌塑造、价值彰显。其中,责任规划师分别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尹维娜团队、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周俭、张尚武团队、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奚文沁、王曙光团队等骨干团队担任;责任建筑师分别由英国福斯特设计事务所Colin Ward团队、英国查普门泰勒设计事务所Chris Lanksbury团队、德国珮帕施设计事务所张宁团队、意大利福克萨斯设计事务所Giovanni Podesta团队、法国包赞巴克设计事务所许桦团队、日本设计·株式会社马雪团队等国际知名建筑设计机构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张男团队、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夏伟团队、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宿新宝团队、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鹏团队、华建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杨旭鹏、范文莉团队等国内骨干团队担任,责任评估师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曹玲燕等团队担任。


3.png

深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为验证相关成果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更广泛地听取各方意见,市规划资源局会同各区,秉承开放合作、共同探讨的理念,依托上海城市更新促进会召开本次论坛。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郑时龄院士、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伍江理事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张宇总建筑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晓冬院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刘恒副总建筑师、同济大学唐子来教授等知名规划和建筑领域专家,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管理机构、戴德梁行、高力国际、百盛房地产评估等一线资产评估机构和嘉里、瑞安、华润、万科等地产开发企业的专家代表围绕概念设计方案和机制创新开展深入交流。

4.png

5.png

本次活动吸引了与城市更新密切相关的金融、综合开发、投资运营、规划建筑设计咨询及测量评估等行业代表约300余人参与研讨。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市交通委、市金融局等相关部门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各领域各行业的专家、代表围绕概念设计方案提出意见建议,对“三师”联创工作机制进行深入研讨,并提出有关上海持续推进城市更新的真知灼见。

会议主要成果

广泛讨论、凝聚共识、同谋发展

与会专家及行业单位经过广泛讨论形成共识,认为本市正在研究的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提出的创新思路举措是破解当前城市更新面临难点问题的关键,同时认为“三师”联创机制具有独创性,有助于凝聚多专业智慧。在重点更新单元范围内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地探索,对各行业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领作用。专家共同呼吁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集中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来推进全市域、全类型、全周期、全链条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6.jpg

视野开阔、构思新颖、各有特色

试点方案“三师团队”紧密合作,相互协调,统一统筹,整体统筹,进行了大量国际案例研究,形成了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概念设计方案。

方案突出传承传统文化,延续地区基因、肌理特色

黄浦老城厢01单元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基因,强化自然生长的整体空间格局,延续具有烟火气的人文社区、传统江南宅院肌理、曲折蜿蜒的街巷格局,营造更富活力、更具魅力、更加宜居的传统文化展示区、市井生活体验地。

虹口嘉兴01单元延续地区空间基因,探索新的建筑形态与保留建筑的共生关系,以历史尺度和肌理打造刻印城市文脉的城市空间。


7.png

8.jpg

方案坚持国际视野、全球标准、高点定位

黄浦外滩更新单元坚持高点定位、规划统筹,立足打造上海最具标志性的世界级金融文化中央活动区,突出显现外滩建筑基因,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通过强化北、南、中三个分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导入,构建以金融商务为特色的“和平之心”复合功能体系。

静安石门二路01更新单元设计聚焦打造生态绿色人文活力的“斯文绿谷”静安苏河金融湾,目标建设成为“一江一河”发展格局中滨水区开发的标杆区域,辐射带动苏河湾地区整体价值提升。


9.png

10.png

11.png

方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品质提升

黄浦外滩更新单元以人行环境最优为目标,通过优化苏州河两岸滨水空间、梳理整合区域交通体系、形成“大街串小巷”的沉浸式步行廊道,打造街道可漫步、建筑可阅读的高品质活力街区。

虹口嘉兴01单元加强单元内蜿蜒曲折的独特滨水空间亲水性、公共性的搭载,加强滨水空间复合使用,提出“半岛乐谷·水岸融城 ”,形成可秀、可赏、可逛、可居的新海派生活区。

徐汇衡复01单元方案积极活化民生改善合理路径,打造“衡复知音环”作为建设人民城市的重要抓手。


12.png

13.png

14.jpg

方案强调区域统筹、系统性思考、整体性谋划

静安石门二路01单元构筑通江达河的慢行“十字”轴,横向轴线串联南京西路历史风貌区、人民广场历史风貌区和外滩风貌区,更新单元内纵向大田路轴,北连苏州河,南抵衡复历史风貌区。

黄浦外滩更新单元研究范围扩展到虹口区天潼路以南区域,统筹考虑交通组织、滨河空间等一系列设计要素。


15.png

16.png

17.png

方案注重成本控制、转变资源配置方式

在10个城市重点更新单元中,责任评估师开展了现状绩效评估、经济可行分析、多目标贡献综合评估等探索,建立了民生、人文、社会、环境、经济多目标贡献评估要素库。评估显示,经过对相关指标的现状水平与规划目标评分,重点更新单元更新前后区域的多目标综合发展水平均显著提升。责任评估师还探索研究金融、税收、财政和资源配置等一些列价值实现策略,推动更新单元实现跨区域、跨周期、跨类别的综合平衡。

同时,重点更新单元突出设计方案牵引和空间激活效能,通过高品质设计,推动区域统筹、整装、重构,提升区域整体价值,提升综合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专家研讨、聚焦更新、观点荟萃

三天的议程中,专家和行业代表围绕概念设计方案展开热烈讨论,对“三师”联创工作机制进行深入研讨,并提出有关上海持续推进城市更新的真知灼见。

中国科学院郑时龄院士认为,“三师”联创对上海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非常赞成“三师”联创这个制度。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伍江理事长提出,政府管理和市场都应该为“三师”联创这个机制服务,通过“三师”打造真正有价值、能嵌进城市里的作品。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晓冬院长提出,三师联合通过设计赋能,给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找到设计最好的生命力,“设计,让城市更美好”。评估师的作用要充分发挥,落地要考虑“钱”以及社会、环境、文化和历史等综合效益,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夏伟专家认为,在城市更新中推进三师团队合作,促使建筑师重新学习,深入街头巷尾面对真问题和个性化需求,体会到场地带来的能量,也促使团队深入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百盛房地产评估杨斌专家认为:过去的评估是静态、阶段性介入,这次“三师”联动机制根据城市更新的特点,做到全过程参与、跟进和多方参与、多种利益综合。

18.jpg

关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方面,同济大学唐子来教授说,当前我们已经从“品质”时代发展到了“特质”时代,不仅要塑造场所,更要塑造场所特质。高力国际刘行专家说,需要考虑多方式混合,不仅是由企业出资,政府运营管理,而是企业跟政府共同执行项目,以保障项目长久的收益和未来可持续的发展。嘉里建设陈惠明专家提出,结合正在推进的金陵路更新实践,提出政府部门把宏观、总体的事情放在前端通盘考虑非常重要。公司既要考虑项目能不能赚钱,也要考虑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和价值,这才值得投钱去做,让城市更新更加可持续。瑞安房地产陈建邦专家提出,我们有很多很好的概念,有助于开发企业在项目中落地实施。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马东祺专家认为,上海城市更新的成功离不开政府主导、统筹资源和市场化运作,需要继续坚持,进一步用好国家支持政策。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分行周涛专家建议,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充分发挥好不同金融机构的各自优势。中国银行上海分行陆鸿专家指出,金融机构面对城市更新项目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更大视野、更长远的投资视角,跳出简单的融资收益去看待当前的城市更新。


19.png

向各方发出联盟倡议

围绕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主题,聚焦“三师”联创制度,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代表各方提出倡议,建议成立“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联盟”,以支撑上海城市更新优质高效发展为导向,以跨学科、跨领域的开放平台为基础,推动协同创新,共同促进上海可持续城市更新实践。各方积极附议响应倡议,反映出了市场和社会共拓上海城市更新的信心和热情。

20.png

下一步,市规划资源局将会同各相关部门,结合本次专家研讨成果,进一步深化方案,完善对策意见,加快推进方案落地实施;汇聚全社会力量,推动联盟成立。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将主题教育和大调研成果转化为切实的举措和具体行动,在“三师”联创试点项目基础上,不断优化上海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规划资源相关举措,完善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覆盖的系列政策文件,以点带面,推动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

“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联盟”倡议书

为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攻艰克难,共同推进上海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我们倡议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商共议成立“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联盟”。据此倡议:

1、聚焦城市更新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切实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创共建、携力推进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实施“上海2035”总规,全面推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2、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强化前瞻性思考、战略性谋划、系统性思维、整体性推进,突出开放协同、优势互补、集成创新、融合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探索超大城市的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发展模式,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3、坚持国际视野、世界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统筹国际国内资源要素,借鉴全球经验和先进理念,聚焦提升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打通城市更新的关键瓶颈、路径障碍和突出问题,分区分类,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因案施策,着力推进上海“五个中心”“四大功能”建设。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营造美好生活。聚焦上海城市更新中比较紧迫的民生难题、两旧一村等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统筹各方力量,安全优先,规划引领,优布局、配资源,强功能、重服务,提品质、塑品牌,集中推进上海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人民城市建设。

5、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尊重城市更新客观规律,强化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依托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责任评估师“三师联创一张图”机制,充分调动城市更新全领域、全周期的专业优势、要素资源和社会各界力量,突出设计引领、精品营造、匠心打造、时空锻造,力争在新征程上塑造出城市更新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和示范。

6、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强化改革,综合施策、精准对策,创新政策。针对上海超大城市的城市更新特点,统筹空间资源的总量、存量、增量、流量、数量、质量,创新优化多专业开放联创和集成规划范式、资源配置方式、开发建设模式和投资运营形式,用好增量空间,创造融合空间,盘活低效土地,做实集约用地,坚持一条可持续发展主线和一张图统筹机制,贯通资源、资产、资信、资金机制和路径,实现城市更新的综合平衡、近远平衡、整体平衡。

7、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目标,确保城市更新工作中社会民生可持续、经济发展可持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降低建筑和产业能耗,加快形成集约紧凑和睿智空间发展模式,促进职住平衡、产城融合,提升环境品质,鼓励绿色出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8、坚持文化传承、特色彰显,保护历史风貌。强化对城市风貌的整体保护和积极保护,传承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强化规划统筹与引导,深度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城市功能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要求,在严格保护传承的基础上,科学推动历史文化空间的活化利用和更新焕新。强化功能策划与设计赋能,充分挖掘和运用特色历史建筑,提高土地使用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区域整体价值,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

9、坚持科技创新、智能发展,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按照城市数字智能发展目标要求,推进城市更新数字化发展,强化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智能化创新、探索。充分运用CIM、BIM等技术手段和元宇宙、大模型等基础支撑保障,探索上海城市更新 “一张图、全周期、全时空”、虚拟与现实双线联动的数字空间可溯系统、业态应用实践场景,助力建设适应超大城市特点的数字孪生城市。

10、坚持共同协商、一体推进,追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各方的资源优势,集思广益、协作共进,完善机制、统筹力量、攻坚克难,创造精品、追求卓越,着力营造全社会广泛发动、深度参与、同向发力、共建共治、开放共享的城市更新格局。

发起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城市更新促进会

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市分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

上海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华润置地(上海)有限公司

瑞安房地产

嘉里建设有限公司

香港置地(上海)

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城投(集团) 有限公司

上海外滩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虹房(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徐房(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社会科学院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德国珮帕施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

英国福斯特建筑设计事务所

法国包赞巴克事务所

意大利福克萨斯建筑设计事务所

英国查普门泰勒建筑设计事务所

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

株式会社 日本设计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戴德梁行

高力国际

世邦魏理仕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市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院)

联系单位: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联盟秘书处(设在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联系电话:021-32113256

联系邮箱:SURPA@SUPDR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