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严守底线和保障发展,强化规划资源责任担当——规划资源提质增效工作系列点评(四)

2023-09-01 市规划资源局

为深入贯彻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部署和自然资源部相关工作要求,8月31日上午,市规划资源局张玉鑫局长主持局长办公会,听取了第四批处室(单位)规划资源提质增效年度行动计划推进情况,并逐一点评部署。

用途实施处

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为前提,深入开展计划联动管理改革,全力推进减量化,率先实施全域全要素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在统筹发展与保护、强化要素保障、土地高质量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标市委、市政府要求,仍有三方面不足:一是严管严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措施力度不够。要站在政治高度,强化顶层设计,对“150”“180”采取“长牙齿”硬措施严格保护,对“202”以外的范围要加强与部沟通,强化实施操作中的管理举措,加强与有关区的联动。二是减量化工作推进力度和有效举措还不够。要从加强要素保障角度出发,强化统筹,完善政策,加力推进,确保减量化年度任务落实落地。三是要整体谋划郊野地区的规划资源管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深入研究超大城市郊野地区的发展需求,用时间换空间,加强创新探索,制定集耕地保护、生态风貌营造、乡村振兴、功能提升于一体的实施方案,切实做好郊野空间高质量利用和管理。从区里反馈情况看,一是要进一步梳理全市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剩余潜力。二是尽快制定本市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完善“202”耕地保护空间,调整补划工作口径,加强耕地报备入库工作指导。

市政处

上半年聚焦重大项目规划资源引领保障,在完善推进工作机制、深化落实审批政策等方面取得明显实效;通过开展高质量基础设施设计创作等方式,持续推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市政管线高质量发展研究,积极构建市政管线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制度体系、数据标准和数据库,已有初步成效。但仍有三方面不足:一是市区联动一体统筹不足,要以市带区,加强对区局培训和针对性交流,进一步帮助各区提高基础设施高质量管理的能力水平。二是基础性系统性工作创新还有不足,加强地下市政管网的现状基础、日常审批和未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要尽快补齐超大城市高密度建筑和燃气管网引发安全隐患的短板,这项工作刻不容缓。三是聚焦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要求,形成全市基础设施规划管理提质增效的常态化、制度化安排,提升全市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从区里反馈情况看,要加强日常指导,优化配套市政管线搬迁工程的规划验收政策要求。

登记局

上半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6.0行动方案,对标世行新评价体系,持续深化改革创新试点。扎实开展全覆盖地籍调查,构建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地籍调查工作机制,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三维立体空间登记等方面相关探索取得了成效。但仍有三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提升:一是对营商环境迎评工作的统筹力度还需加强。要发挥出市级专班统筹推进和我局牵头作用,促使市级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要深入细化解读世行新评价体系的指标内涵,靶向施策,发挥“乘数效应”。二是不动产登记协同改革创新仍需强化。要围绕局主责主业,加强“电子证照”登记创新,切实提升企业、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三是对地籍工作机制创新的研究、实践力度还需加强。立足规划资源业务全流程,打通各个业务环节,形成与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相匹配的地籍创新工作机制。从区里反馈情况看,要加强数据赋能,加大“电子证照”的应用,推动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更便捷高效;加快“大登记”系统的测试上线,完善系统功能,加强市区联动,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登记工作效能。

市地调院

上半年在基础调查监测评价等传统领域不断做深做实;围绕城市更新、土地高质量利用等方面不断深耕挖掘,自然资源智库的作用逐步显现;在耕地保护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等方面支撑有力,在数字创新赋能方面也打开了局面。地调院整体建设和服务支撑局核心工作的成效明显,与各处室日常沟通顺畅,工作积极主动,展现出专业、精悍、坚韧的团队作风,表现出较强的战斗力、执行力、服务力,值得充分肯定和学习借鉴。下一步要从三方面加强提升,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任务,特别是制约上海当前发展的一些关键性的重点任务持续发力,提升基础研究水平、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二是要进一步拉长板筑新板,面向全空间领域拓展发展定位。横向突出陆海统筹,纵向强调立体高效,面向未来,形成一个系统性、制度性的创新链条和整体框架。三是在人才队伍培育上要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实施更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培养出一批综合能力强、有国际视野、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团队。从区里反馈情况看,地调院多次到区里调研指导“四个一批”国企转型数据采集工作,后续要持续加强与各区局、相关企业的交流培训。

市土地整理中心

上半年在推进耕地保护、促进减量化目标落地、推动全域综合整治试点、完善征收制度体系等方面支撑有力;在推进党建引领、国土整治修复科技创新、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下一步,要着力加强三方面工作:一是在主责主业定位上要进一步突出“提质增效”。紧紧围绕提高本市耕地质量、优化耕地布局、提升发展空间,锚定减量化目标,采取“立竿见影”的举措,形成模式化、制度化的实施路径。二是要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发展。在全域土地整治和减量化推进工作中,体现“上海2035”总规的导向,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格局,整体上带动郊野空间优化和发展效应提升。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自然资源部授予的“大都市区国土空间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平台作用,培育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从区里反馈情况看,要针对耕地报备入库,进一步明确时效和时间节点标准,加强对各区工作指导。

张玉鑫局长强调,各处室、单位要牢记严守耕地保护底线、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使命职责,强化责任担当,用更有力的“长牙齿”硬措施来守底线,用更有力的改革举措来破瓶颈保发展,促进规划资源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更加有为有位,支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交出新时代“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的规划资源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