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见行见效,示范引领成事成人——规划资源提质增效系列点评(六) 发布日期:2023-09-22
扎实推进见行见效,示范引领成事成人——规划资源提质增效系列点评(六)
2023-09-22 市规划资源局
9月21日上午,市规划资源局张玉鑫局长主持局长办公会,听取第六批处室(单位)规划资源提质增效年度行动计划推进情况,并逐一点评部署。张玉鑫局长强调,开展提质增效工作点评,是对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的督办落实,也是大家共同参与的集体调研和联组学习,各处室(单位)扎实推进提质增效行动,制度创新、业务提升、发展示范等方面都取得了实效,党建引领、“一岗双责”作用充分凸显,也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和优秀个人,形成了有力有效推进工作、成事成人的良好态势。
人事处上半年突出政治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规范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和职级晋升,持续加强干部岗位历练,开展局系统优秀年轻干部人才专项调研;开展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组建城市更新、新城建设等工作专班,培养年轻干部参与重点工作;着力拓宽国际视野,组织干部赴北京、雄安现场教学,参与“大都市规划”系列活动,积极筹划境外学习培训;通过先进集体个人和身边典型评选,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各项工作都很有成效。下一步要继续完善干部培养体系,强化激励机制,畅通发展路径,一是要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的综合能力结构和年龄结构。突出工作的实用需求,以年轻干部培养选拔使用为抓手,加强干部多岗位锻炼,促进局系统干部本领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要加强规划资源领域领军人才和先进模范的培育选树。面向全行业、全领域,进一步加快培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人才,明确行动方案,用好用活人才激励政策。三是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围绕中心工作,突出专业特长,强化国际视野、世界标准,分条线、分层次开展更加系统的培训。从区里反馈情况看,建议延长市规划资源系统青干班培训时间,优化课程设置,充实国际一流课程内容,强化实战实践,帮助年轻干部提升能力水平。
法规处上半年统筹推进各业务领域法规规章立法任务,牵头完成《上海市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草案起草,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立法研究,本市规划资源主干法规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强化立法协同保障机制建设,组织协同相关处室推进地名、不动产登记等领域法规规章立法工作,为规划资源中心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积极打造业务法律双精通的专业队伍,周晓峰同志获评上海市首届行政复议应诉“十大办案能手”称号。下一步要在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一是要加强法规规章体系建设的前瞻性思考。紧跟国家立法进程,围绕本市发展实际和规划资源发展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相匹配的法规体系。二是加强制度供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当前存量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对现有法规体系架构、模式中难点瓶颈的调研和思考,进一步厘清底层逻辑、贯通顶层设计。三是要加强整体统筹和全周期贯通的力度。要加强立法工作的整体谋划和面上统筹,对城市更新、低效用地等重点难点领域,注重规划资源全流程全周期的整体把控和重点突破。从区里反馈情况看,建议加强对各项规范性文件的解读、宣讲,对历史遗留疑难法律问题给予指导,增加各区局之间有关法治政府建设的交流。
公众处上半年聚焦加强人民建议征集、提升立体宣传平台影响力等主责主业,围绕“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城市更新、“五个新城”等重点工作,积极通过多渠道开展人民建议征集;积极配合中宣部的全国报道,持续对“新城绿环”“基础设施品质提升”等品牌主题进行新闻宣传,不断扩大规划资源工作影响,展示了我局的工作成效,提升了市民群众对我局工作的熟知度和参与度。认真有序做好信访和信息公开的接件、答复,强化舆情监测和队伍建设,郭亚林同志被推荐为市级政务公开先进个人。下一步要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统筹部署,不断提升公众参与工作的引导力和影响力:一是要进一步聚焦重点,体现出服务中心工作的导向。紧盯局重点工作最新部署,及时开展对外宣传、公众参与,保持好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持续影响力。二是要进一步着力提升一体化宣传的能级。优化公众参与机制,强化与业务的整体协同,不断深化拓展与各类媒体的合作机制、合作形式,把市区两级的工作成效和亮点,多层次、持续性的展示发布。三是进一步优化信访、信息公开工作机制。围绕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问题,及时防范、化解风险,建立“新闻宣传—信息公开—信访维稳”的联动工作机制。从区里反馈情况看,希望对一些信访持续关注的法律、法规空白点,由市局形成统一答复口径;继续加强对区局的信访工作指导培训,组织各区交流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优秀经验、案例。
市城建档案馆上半年在服务“五个新城”建设、“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创建、城建声像档案拍摄收集方面很有特色;有序推进城建档案接收、利用、开放、编研等工作;在深度挖掘城建历史档案的基础上,用详实的档案生动讲述上海故事,体现了“人文之城”的特色;在人才培养、支部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方面工作也很有成效,毛俊毅同志被推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档案专家。下一步要继续挖掘档案资源潜能,深入解读历史沉淀的丰厚档案资源,用档案语言展现上海魅力。一是要加强城建档案的全周期体系性思考。围绕城市发展和建设项目的双周期来思考档案规律、挖掘档案资源,既讲项目的故事、也讲城市和地区的故事,形成制度性的安排,让档案成为城市的宝贵资源。二是加快推动城建档案科技进步和管理现代化。结合数字档案馆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功能、新特色、新内涵的挖掘,促进城建档案数字资源开放共享。三是强化交流学习和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规划培养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应用型的城建档案人才队伍。从区里反馈情况看,建议加大对《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的解读力度和培训宣讲,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对城建档案接收、调阅利用等工作的支持和指导。
储备中心上半年持续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杨浦滨江等重点区域的土地储备,不断加强横沙新洲、奉贤柘林塘海塘、浦东机场外侧崩岸等重点项目的实施管理,特别是在保障东站枢纽等重大工程中,工作跨前有力;开展创新研究,推动行业、资金、资产等管理能级提升;加快立法和制度建设,推进《上海市土地储备办法》修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实效。下一步要加大转型力度,适应城市进入存量发展、可持续更新的新形势,特别是对集中成片的重点难点区域更新,要有土地储备方面的切实举措:一是要提高工作站位,推动储备工作转型。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相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增强对整体工作方向的预判,确保各项工作精准发力。二是要创新土地储备方式。充分认识城市发展面临的增量空间不足、存量发展有难度的形势,在传统收储供模式基础上,创新城市更新土地整备路径方法。三是要加强培育创新型技术人才。围绕当前发展难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土地资源盘活方面的专家型技术团队。从区里反馈情况看,希望能够继续支持重点区域的市区联合收储,围绕城市更新探讨市区联合储备的创新举措。
张玉鑫局长强调,在三季度末这个重要时间节点,要锚定年初工作目标,结合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发扬“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各处室(单位)要互相学习借鉴,认真复盘审视各项任务落实情况,党建和业务工作融合推进,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