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共治、共建、共享,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联创工作营交流研讨会成功举行 发布日期:2023-10-18
共商、共治、共建、共享,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联创工作营交流研讨会成功举行
2023-10-18 总规处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按照自然资源部相关工作要求,和2023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人座谈会精神,上海市规划资源局会同江苏、浙江、安徽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江苏省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舟山市,安徽省宣城市共同启动了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研究工作。
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部署,年初以来,上海市规划资源局领导带队先后赴12个城市进行专题沟通交流,对接需求,凝聚共识。上海同济规划院、中规院上海分院、上海市规划院组成的核心技术团队形成了《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现状调研报告》和《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概念方案研究》。上海市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市文化旅游局、市绿化市容局等8个委办局同步启动了目标内涵、综合交通、生态环境、市政基础设施、绿道网络、蓝网纵横、文化魅力与旅游提升、产业协调等8项重点专题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前瞻性、科学性、操作性,10月9日至14日,上海大都市圈13个城市在上海松江共同举办《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联创工作营。各城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济规划院、中规院上海分院、上海市规划院组成的核心技术团队,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以及相关专题研究单位,共21支技术力量110多人参加了为期六天的联创工作营。大家集思广益、平等协商、充分研讨、集中攻关,共同商议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初步概念方案,共同描绘上海大都市圈未来发展美好蓝图。
10月14日下午,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联创工作营交流研讨会在松江区委党校举行。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王伟巡视员,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张玉鑫局长,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吕军焘处长,江苏省长三角联席办毛海斌调研员、浙江省长三角联席办杜彬俊副处长、安徽省长三角联席办赵华调研员,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空间规划局何舒文主任、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空间规划局汤小橹副局长、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王栋副院长,以及各城市自然资源部门,上海市委研究室、市府研究室、市府发展研究中心、住建、交通、生态环境、水务、文旅、绿容等单位领导应邀出席会议。
会议首先集体学习了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发挥独特地域优势,以区域协同融通作为着力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同济规划院张尚武院长代表本次联创工作营技术团队,介绍了联创工作营工作开展情况,并就初步概念方案作汇报交流。本次联创工作营是跨省、跨区域规划编制的创新工作组织模式,体现了三方面特点:一是集体参与、共商联创,13个城市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上海市8个委办局、21个技术团队、11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联创工作组,充分交流,共同商讨,优势互补,联合创新;二是聚焦重点、集中攻关,围绕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发展的核心思路、区域功能定位、协同重点问题、重要协同项目、设施和通道、协同政策和机制等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讨论、群策群力;三是凝聚共识,共绘蓝图,通过分城市、分版块、分专题开展的12场城市对接、4场重点协同地区对接、8场重要专题研讨以及30多场技术讨论,共收集240多条建议,相关研讨内容落图落点落位,挂图作战,凝聚共识,初步勾勒了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发展一张蓝图。
核心技术团队技术研讨
核心技术团队和相关城市技术对接
张尚武院长介绍,经过充分地讨论,联创工作营达成了12项重要共识,形成了《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概念方案》初步成果。在充分学习借鉴国际、国内相关大都市圈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各城市在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定位、工作理念、目标愿景、空间布局、产业格局、毗邻地区、交通体系、文化发展、生态价值、协同重点、安全保障、体制机制等方面形成基本共识。规划坚持国际视野、世界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提出共同构建“最全球、最江南、最现代”的大都市圈发展愿景;强调以轨道交通为引领,加快构建“一小时同城通勤圈”,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开放式、集约型”的大都市圈空间格局;依托各城市现状特色产业基础上,提出创新集聚、协作共赢的产业创新格局;挖掘自然生态优势,分析面临的共同挑战,提出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策略,彰显区域生态价值。同时,也提出了关于规划范围、片区协同、关键领域等若干未来需进一步细化研究的重点议题。
苏州、南通、宁波、宣城、杭州、绍兴等6个城市的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领导作交流发言。大家高度评价联创工作营创新、高效、协同的工作组织方式,表达了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共同编制《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一致意愿,以及对规划范围、交通对接、产业协作等重点问题的关切。
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徐克明:联创工作营是跨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新探索,为城市间平等协商、谋求最大公约数提供了好的平台。
南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章平:初步概念方案对南通作为长江北部重要发展潜力地区形成共识,在跨江产业、交通、生态协同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国土空间规划处处长戴涛:《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具有法定性、开创性,将为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区域协同发挥重要作用。
宣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杨尚飞:宣城市是上海大都市圈的天然后花园,融入上海大都市圈是宣城发展的最大机遇和最大势能。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处处长黄洁琼:从经济、社会、文化联系及杭州湾、杭州都市圈空间完整性来看,建议进一步深化研究大上海大都市圈范围,将杭州全域纳入。
绍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宏:期待与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在交通直连直通、产业协同互补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长三角区域合作办长三角处吕军焘处长指出,区域空间规划协同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编制《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被列为2023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重点合作事项,上海市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将会同三省长三角联席办共同推动三省一市政府按程序争取国家支持。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何舒文建议,合理确定规划范围,突出战略导向、问题导向,落实分级分类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汤小橹副局长强调需要关注跨界区域的空间协调,特别是加强区域交通廊道的布局研究,期待通过现在的共谋共商,建立共建共享的平台;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王栋副院长表示期待在农业、生态、城镇、文化、旅游、产业、交通、市政设施等方面识别更多需要区域协调的问题,并希望进一步扩大上海大都市圈的规划范围。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王伟巡视员指出,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三省一市区域规划协同的一项积极探索,联创工作营是跨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创新组织模式。联创团队在短短六天内形成了高质量的初步概念方案,成果丰硕,成效显著,体现了长三角地区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主动作为的工作意识和时不我待的工作效率。三省一市要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提升国土空间规划对区域重大战略的支撑和保障能力,2023年全力以赴完成一批区域流域的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积极探索研究推进长三角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三省一市要进一步形成合力,在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共识,同步研究、同向发力、协同发展。
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张玉鑫局长对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一直以来的支持和指导、各省和各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的共同参与、上海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和三省长三角联席办的共同推动、上海市各相关委办局的大力支持,以及各技术团队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张玉鑫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大力推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新时代长江文化、严格守护生态底色和底线安全等方面下更大功夫,努力建设最全球、最现代、最江南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圈。
他表示,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将继续在自然资源部空间规划局的指导下、长三角区域合作办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统筹作用、法定约束作用,以及指导跨省界、跨区域重大项目实施的引领支撑作用,始终坚持“一家人、一张图、一盘棋”的工作理念,深化共识,凝聚合力,共绘蓝图,共谋发展。本次联创工作营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上海市规划资源局要按照国家部委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与三省自然资源厅和12个兄弟城市自然资源部门一起按程序启动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以城镇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努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