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第七年,出台第七版!上海7.0版营商环境有哪些亮点?各区马不停蹄“卷”出哪些特色服务? 发布日期:2024-02-19
连续第七年,出台第七版!上海7.0版营商环境有哪些亮点?各区马不停蹄“卷”出哪些特色服务?
2024-02-19 话匣子
从2018年的1.0版到今年的7.0版,过去6年间,上海每年出台一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共实施了951项任务举措。
于这座城市而言,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就像是空气和水,不断滋养着企业发展的“生命树”。
龙年第一个工作日,全市营商环境大会召开后,各区在此基础上再推出一批特色服务,生动诠释着“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城市理念。
浦东新区
浦东新区召开“共赢浦东 共创未来——引领区2024年抓投资促发展大会”,共同发布“市区产业链协同招商机制”。
会上介绍了2024年浦东新区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有关单位签订全年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书,一批2024年度重大项目代表集中签约。
落实全市营商环境大会发布的市行动方案7.0版,推进实施“1”张任务分解表、“1”批重点改革事项、“N”项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龙年伊始,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有好消息传来,未来五年规划扩产至5万公里高温超导带材产能,首期1万公里的扩产投资不低于10亿元;让董事长马韬没有想到的是,需求刚与政府部门对接,涉及到的相关部门第二天就开起了联席会议——
“从1月份开始沟通我们扩产,需要土地,以及一些比如说环保、电力供应的,一次沟通,第二天到企业直接调研,马上下午就有一个联席会议,我们所有想做的马上都有了一个落点,而且还有专属的管家来配套服务。”
让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企业不缺空间,正是浦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落脚点之一。对企业来说,项目有空间是落地的第一步,今年浦东将继续实施土地储备“清盘行动”,推进65幅地块清盘,重点在张江科学城等区域加大土地供应规模。在符合环保要求、安全底线和相邻关系的基础上,支持按需确定容积率和建筑高度。实行“弹性年期+有条件自动续期”制度,打通产业项目续期瓶颈,更好助推浦东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浦东新区规划资源局副局长魏文看来,这是浦东必须打好的一场供储“主动仗”——
“在张江220平方公里区域内试点M0产业用地政策,促进产业用地的复合利用,研发、仓储、服务各类功能可以放在一块地里去实现,而且在实现的同时可以根据产业的需求进行调整,比如仓储的比例变化,研发的比例变化,可以适时地进行调整。”
肩负引领区、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和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重大改革任务,浦东将继续实施功能引领“6G”计划,落实全市营商环境大会发布的市行动方案7.0版,推进实施“1”张任务分解表、“1”批重点改革事项、“N”项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普陀区
普陀区举行“千企千面‘牵’红线,高效办管‘一类事’”发布,努力在推进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优化重点企业“服务包”、试点高效办成一类事、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合作等工作中亮出新名片、开创新举措、取得开门红。
新的一年,普陀区聚焦精准、高效为企服务,升级重点企业“服务包”2.0版,着力在扩面增量上拓广度,在提质增效上升温度,在赋能增智上强精度。借力大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推动政策精准推送、快速直达。
优化营商环境,面向的都是企业。今年,普陀区再次亮出了多张高效为企服务的新名片。其中,重点企业“服务包”升至2.0版,依托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精准画像,让企业获得无感、精准、主动的政策服务。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金岚岚介绍——
“我们想通过大数据沉淀找出那些沉默的小型企业的需求,精准把他们能够享受到的政策、需要急着办理的政策、需要到期我们提醒他可能享受的主动推送给他。再匹配上我们的系主任、班主任的专业辅导,普小二帮办团队等等。”
让政策的清晰度越来越高,就要求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不能只是政府语言,社会看得懂、企业有感受,才是真正地提高服务企业的能力。以首家试点企业波克科技集团为例,通过服务包播种企业“生命树”后,企业发展过程、生产经营数据以及各类档案信息便在云端形成了数字孪生,政策年历等针对性惠企服务会及时精准推送至企业负责人手机端。公司党委书记刘忠生形象地比喻,如果1.0服务包提供的是体检,那么2.0版是保健和养生——
“波克原来是一家游戏公司,现在医疗、教育、体育、艺术、文化多方发展以后涉及到很多办事内容,有很多未知和未来要发展的事情我们也不懂。现在基本上不用找,他们主动就根据我们的需求送上来了,预先去解决这些问题。”
数据技术赋能和流程优化基础上,普陀区还在30多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基础上率先深化提出“高效办管一类事”,首发三年行动计划,区市场监管局、人社局、应急局将通过“一类事一次办,一群人一起办,一张码一块管”先行先试。
黄浦区
“宜商黄浦”营商环境主题周正式启动,启动黄浦区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营商赋能合作,成立黄浦区营商环境共建智库,颁发首批黄浦区优化营商环境“媒体观察员”聘书,开展“领导干部走流程”感知体验活动。
通过推动改革创新再升级、惠企服务再升级、协商共建再升级、品牌建设再升级,进一步强化对标改革、集成创新,提升企业感受度和获得感,以更高水平“宜商黄浦”建设助力城区更高质量发展。
淮海中路138号1204室,今天多了一个新名称“思园零距离服务点”,这是淮海中路街道为服务企业在上海广场新设的服务点。通过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赋能,原来企业需要到区行政服务大厅进行业务办理的事项,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和区政务服务中心沟通,完成资料填写和上传。医润博康(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商务部总监杨雯婕,今天就在淮海—思园零距离服务点办好了新公司的设立业务。
把服务送到企业身边,正是为了解决“企业有需求时,却不知去哪里找”的老问题。黄浦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徐喆特别提到,7.0版中专门在“企业服务提升行动”中提出了“鼓励运用企业视角和市场话语体系开展政策解读”“切实提升高频政策申报便利”“赋能园区成为服务企业的贴心‘店小二’”等内容。结合黄浦特色,他们进一步把这些高频服务送到企业身边,送到办公楼宇——
“我们推出了‘1+9+10’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以南京路上“最美政务服务旗舰店”区政务服务中心为主阵地,一体赋能9个专业分中心。9个专业分中心,包括法律援助中心、就业促进中心、人才服务中心、教育考试中心大厅、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外国人就业管理办公室、档案馆查询档案接待大厅、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办税服务大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事务中心受理大厅。同时,做强区内10个街道及一线营商服务团队,全区各政务服务窗口服务标准统一、管理方式统一,提升“店小二”帮办能级。”
嘉定区
以企业视角锁定检视创新改革,直击企业全生命周期痛点精准发力,嘉定区将深入实施“六大破冰行动”,持续打造贸易投资更便利、行政效率更高效、政务服务更规范、法治体系更完善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力争形成一批原创性强、含金量高、深受经营主体欢迎的创新举措,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办事速度曾经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历经6年的久久为功,据世界银行评估,在开办企业、获得电力、施工许可、跨境贸易、登记财产等评价地方服务效果的指标中,到2020年,上海办事环节平均压缩了41%,办事时间平均压缩了59%,执行合同、获得电力等部分指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当速度不再是瓶颈,嘉定区的营商环境重点直击企业痛点,推出“六大破冰行动”。
比如,世界银行的新标准中突出“有效监管”,上海7.0版中也专设“监管执法提质行动”,围绕综合监管、智慧监管、信用监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监管合规引导都提出了具体内容。这些条款都聚焦企业对于“检查多、频繁检查”的痛点问题。
嘉定区六大破冰行动之一——拓展执法监管显示度。嘉定区市场监管局局长夏彬介绍,将开发使用“安嘉行”城市安全数字监管平台,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建立本区事故隐患线上数据库,推动隐患按时按点闭环清零。探索试行职业举报人“异常名录”共享,形成多部门对职业举报人的共同规制。开展商贸领域预付式消费经营商户全摸底,推动商贸领域预付式消费经营商户平台化管理,营造合规消费环境。
嘉定区发改委主任管红梅以“获取金融服务”为例,落实“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持续发挥嘉定区大数据产融合作服务平台作用,提高企业融资对接和贷款审批发放效率,推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深化批次担保业务,将“批次担保”模式推广到区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
宝山区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体现了一座城市对企业的吸引力。如何将实践中的“一企一策”上升为长效制度,考验着地方政府的系统谋划能力。
宝山区强调“系统集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吸引力。始终把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作为追求和承诺,充分发挥营商环境7.0、科创“30条”等政策叠加效应,全面落实重点企业“服务包”“首席代办”等机制,持续扩大桩基先行、拿地即开工等创新举措惠及面,推动更多事项网上办、掌上办。
在宝山区,部分中小微企业一度面临相似的困扰——因重要涉诉信息披露不准确或不完整,导致融资困难。如果未能在关键时刻获得帮扶,这些有潜力的企业,或许就一蹶不振。宝山法院跨前一步、主动服务、精准助力,创新开展为涉诉中小微企业提供信息说明服务的机制,帮助中小微企业打通经营发展中的难点堵点,让小微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目前,这一探索试点被作为创新机制写进新修订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政策不求面面俱到,但在于精准有效。结合宝山特色,2024年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更强调前瞻布局,增强未来产业“向心力”。从要素、技术、产业、制度等领域主动谋划、前瞻研判,才能在颠覆性技术重构产业的过程中抢得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梳理新政策不难发现,一批叫座又叫好的创新产业政策加大了扶持力度。比如“先投后股”政策的扶持力度,从最高1000万元提高到5000万元。再比如,创新联合体建设政策方面,也给予最高1000万元支持。在宝山区发改委主任高虹军看来,产业政策不能撒胡椒面,应该在企业最有感受度的领域靶向发力——
“不止于真金白银的补贴,我们的政策也明确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放场景应用。比如,鼓励政府端、企业端开放重点领域的应用场景,形成面向市场的机会清单,分层次奖励和激励场景开放方,同时支持企业参与新场景开发建设,集聚和推动一批优质企业发展壮大。”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进行到第7年
当微观层面的举措都已有序推进
上海也在把目光投向更深层、更宏观的环境
浦东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
临港新片区打造营商环境制度创新高地
虹桥商务区打造国际贸易特色营商环境
还有各区打造“一区一品”特色营商环境
生动诠释着这座城市的不懈追求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
这一命题在探索和突破的道路上
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