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开启日活动——云宇星空大模型开放公咨行动成功举办

2024年12月16日 市规划资源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推动形成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提供有力支撑,上海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需求,着力推进城市科技创新工作。2024年12月13日,以“量子城市:云宇星空擘画数智未来”为主题的“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开启日”活动在杨浦区复兴岛成功举办。

  按照开启日活动上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时空数字孪生系统,全面提升城市时空智能治理能力,支撑千行百业垂类应用需求的指示精神,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杨浦区人民政府、同济大学共同举办了“云宇星空大模型开放公咨行动”。

  活动情况

  本次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导,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同济大学共同主办。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校长郑庆华,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司长周星、部空间规划局副局长杨地、部信息中心主任孙雪东,杨浦区委书记薛侃、区长周海鹰,市规划资源局局长张玉鑫及局领导班子成员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孙珊主持,市相关委办局、各区规划资源局代表以及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代表等150余位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规划资源局会同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打造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虚实交融、相互映射、共同生长的量子城市“云宇星空大模型”。本次活动聚焦云宇星空大模型建设,旨在创新谋划、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开放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国土空间治理深度融合新路径,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超大城市空间营造、治理和运营新模式。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

  自今年年初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规划资源局邀请国内领先高校、头部互联网企业、资深行业单位等60多家单位,组织形成多专业联创工作营,采用“集中工作营+每周五集创+日常众创共享”的模式,借鉴量子理论中“量子化”和“量子纠缠”等概念,创新提出建设目标,聚焦“上海量子城市云宇星空大模型”建设,提升国土空间利用效能,开放时空服务垂类应用。

  本次活动中,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中国建研院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哔哩哔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等首批八家单位,正式签订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下一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与各家单位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创新联盟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时空智能领域的理论创新、标准制定、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场景应用、产业孵化、人才培育,打造时空智能战略高地。

1.png

  主题报告

  围绕“云宇星空大模型”建设,本次活动邀请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自资部智慧人居环境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杨滔,上海市数字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奚文沁,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总监、总工程师刘济瑀,阿里云智能集团自然资源行业资深产品经理陈怡星,史基摩欧文美尔(上海)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城市规划与设计资深副总监孙乃飞等5位行业专家代表作主题报告,分别围绕“云宇星空大模型”基本法则、营造法式、新型数智基础设施建设、大模型建设、复兴岛未来规划作了主题报告。

  上海云宇星空大模型之星空法则

  主讲人:杨  滔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自资部智慧人居环境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

  杨滔副教授指出,量子城市是穿越实体城市、数字城市与梦想城市的时空智能之城,以多维时空联动与价值倍增,孕育让人民倍感幸福的“云宇星空”。其核心在于通过“量子机理的城市表征”,重新定义城市的时空丰富性及其动态运行。

  一是量子城市发展境界。量子城市将实现对历史、现在、未来的穿越,打造“实境、数境、悟境”三种境界。“实境”是实现孪生复刻的真实上海,支撑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行业领域的时空智能应用。“数境”是实现仿真推演的数字上海,实现虚实共生、时空联动、价值倍增的城市规划治理发展。“悟境”是实现衍生创新的梦想上海,培育突破物理生化极限的未来性创意与梦想的新质生产力。

  二是量子城市10个基本法则。在空间生命体方面,满足人民需求;在时空基准方面,提供多维时空定位;在空间类型方面,打通虚实空间;在空间单位方面,度量时空资源;在空间编码方面,标准化身份标识;在要素共构方面,推动系统联动演化;在基因传承方面,传递文化底蕴与在地特色;在能力塑造方面,推动智能演进;在价值生成方面,提升虚实空间的无限想象;在伦理守护方面,拥抱技术向善和空间向好。

2.jpg

  三是量子城市时空标准体系。遵循“度”同制、“书”同文、“车”同轨的原则,支撑上海云宇星空大模型训练与运转,共同塑造未来上海。

3.jpg

  上海云宇星空大模型之A星孪生

 

  主讲人:奚文沁

  上海市数字城市规划研究中心主任

 

  奚文沁主任从上海建设超大城市时空智能治理大模型的方向性思考入手,提出以建设未来量子城市的时空智能孪生体A星为基础,构建形成满足超大城市空间治理转型要求的多能力时空星系生态。

  一是创新具有未来空间治理指向性的A星孪生规则。以上海1.7万平方千米的国土空间面积为孪生对象,从四个方面明确上海城市空间孪生复刻所应有和特有的A星孪生规则,包括界定各类功能空间的基因单位,以实现城市空间特征与生长规律的精准复刻,并按空间价值最优、功能布局协调等原则,将最小尺度建筑空间与基础设施等逐级组合共构,成长为“地块、街坊、片区”等城镇空间;以三种三维盒子划示各类功能空间立方体,以实体盒子表达建造空间占位,以附属盒子表达开发行为的法定空间,以影响盒子表达各类空间相邻及影响关系;以及通过空间可编码化与挂载全息属性指标,给予各类空间唯一数字识别身份,并实现空间动静态监测与可持续利用。

4.jpg

5.jpg

  二是契合存量与新建空间特征的A星营造。以A星孪生规则为前提,以空为主、以用为先、繁简得当的工作原则,有序推进存量建筑空间复刻,与新建建筑空间的全流程业务数据沉淀,并加强转译上海城市特色的空间功能基因、文化基因与形态基因,同时以空间关联工具,实现A星数字空间网络生成。

  三是打造满足多种治理需求的A星星系生态。通过空间点亮、共享、推演、治理及显值等环节,形成叠加空间感知数据的城市全息感知星球A+星、面向城市风险防控的安全服务星球A-星、对外开放共享的数字众创星球A--星、支持智能推演与空间决策的治理星球A++星等时空智能孪生体形态,赋能多种城市空间治理场景需求。

 上海云宇星空大模型之悟空穿越

  主讲人:刘济瑀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总监/总工程师

  刘济瑀总工提出,量子城市依托于物理世界与平行世界的同步,以实现量子纠缠,为物理世界的城市治理水平提供全新支撑与深远助力。而物理世界的自我觉醒首先需要构建城市神经网络系统。

  一是理解感知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的重要价值。人体神经网络系统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周围神经包括神经元、感受器等,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运动;感受器接收内外环境信息,经周围神经传至各中枢进行整合,进而调控机体活动。神经网络系统是人感知世界的基石,物理城市同样需要神经网络系统。

  二是感知终端布设的类别及数量要求。感知终端仿若城市的感受器,种类繁多,可实时反映城市状态,感知城市各个角落的每次呼吸与脉动。经测算满足城市治理和基本安全保障每平方公里需布设2万-30万个。然而,感知终端部署目前面临各行各业各行其是的困境,存在部署难、成本高及冗余浪费等问题,亟需建设城市的周围神经系统——感知基础设施,为城市提供数据采集传输处理、按需直供等公共服务。

6.png

  三是城市感知基础设施的体系构建。城市感知基础设施体系恰似城市神经网络系统,随路网覆盖城市全域,由感知终端、公共接入设备、传输管网、边缘计算节点、社区级处理中心和城市级处理中心组成。公共接入设备可与现有灯杆灵活挂接,有线无线灵活接入周边半径100米内的传感器设备,适配未来新场景新需求;边缘计算节点和社区级处理中心规模小,可充分利旧;管网随城市道路两侧浅埋敷设,成本低且建设快,亦可与通讯、算力基础设施管道共建。

7.png

8.png

  四是城市感知基础设施布设的组织模式。构筑城市安全底线的感知数据公共服务体系,应充分发挥政府引领作用,携手企业与行业,从城市治理角度出发,以顶层设计为指导,与城市通信、算力、电力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实现城市的空间智能。

 上海云宇星空大模型之九章算术

  主讲人:陈怡星

  阿里云智能集团,自然资源行业资深产品经理

  陈怡星经理在报告中指出,量子城市是在人工智能城市背景下对城市“镜像孪生系统”的重构和提升。量子城市“九章算法”模型体系,是基于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世界模型等多种基模,以孪生空间体为基,以城市营造法式为术、以城市巨系统计算体系为器的时空大模型体系,包括孪生感知生成、时空评估预警、城市基因营造、时空仿真推演、空间赋能估值等多种能力,让数字城市从过去的可视化的电子沙盘,转变为可计算、可交互的城市镜像孪生体系。未来量子城市云宇星空大模型将搭建平台,实现共创共享的开放建设模式。

9.png

10.png

  一是孪生感知生成。由遥感识别、三维生成等静态空间还原和轨迹生成、视频理解等动态要素还原算法及基于语义的孪生体融合算法共同构成,是量子城市虚拟现实的“孪生构建”之法。

  二是城市基因营造。基于海量城市矢量和图片要素提取城市基因库,结合城市标准规范知识库,让模型具备城市空间特征识别、对比描述、规律判读、方案生成、优劣分析等能力,是量子城市未来时空的“蓝图生成”之法。

  三是时空评估预警。基于大量城市分析研究报告,纳入多种空间计算工具,构建监测智评与报告生成智能体,帮助规划师完成评估指标设计、评估数据分析、指标计算挖掘和深度洞见生成等体检评估工作,是量子城市时空的“质量评估”之法。

  四是时空仿真推演。基于各类微观孪生体数据,纳入人流仿真模型、水动力-水质仿真模型、交通仿真模型等专家模型搭建仿真智能体,从交通、能源、安全等多方面进行城市未来蓝图和政策措施的多维度对比,是量子城市未来空间“推演预测”之法。

  五是时空估值换方。是指基于城市人口、经济分布及土地供给量和价格分布变化实现城市更新政策制定,包括宏观空间供需关系和价值预估、中观项目选址综合分析和微观建筑功能改造取向分析等能力,是量子城市的“更新转换”之法。

  六是时空运行反馈。是指基于空间理解、推理、互动等能力,为具身智能、无人驾驶和时空治理等场景提供时空感知、预案生成、工作派发等任务,通过虚实联动服务于现实世界的指挥调度,这是量子城市的“以虚促实”之法。

11.png

  上海云宇星空大模型之在水一方

  主讲人:孙乃飞

  史基摩欧文美尔(上海)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城市规划与设计资深副总监

  孙乃飞总监在报告中指出,黄浦江中北段的焦点——复兴岛将成为承载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的核心空间。在复兴岛一江两岸的规划空间结构中,人文与自然轴线构成了两岸互望的空间特色,提供了塑造地标与场所的契机。复兴岛将贯彻以人民城市为引领的区域城市更新理念,引入数字智能孵化基地和设计艺术创作基地推动功能转型。 

12.jpg

13.jpg

  一是打造人民城市实践基地(人民岛)。围绕人民城市实践基地建设,打造人民共享区、活力服务区、绿色生态区。复兴岛关注多样的滨江公共空间的营造:岛北的活力公园,毗邻理工大学,将成为上海户外文化体育活动的目的地;岛南的生态公园构成了从城市中心到访复兴岛的绿色门户;围绕船台的中轴公园则将聚集滨水公共建筑与文化活动;现有的复兴岛公园向水陆两侧进一步拓展。

14.jpg

15.jpg

  二是打造数字智能孵化基地(数字岛)。围绕数字智能孵化基地建设,重点打造全息感知实验地、时空创新策源地、时空产业培育地。复兴岛将布局城市智能感知基础设施,提供全域空间的感知服务,打造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生态监测等各类智能城市场景。

  三是打造设计艺术创作基地(设计岛)。围绕设计艺术创作基地建设,集聚演艺中心、艺术家工坊、艺术展览等功能。复兴岛中部结合船台公园将打造设计艺术区,集聚演艺、艺术工坊、艺术展览等功能,形成设计艺术生态圈,通过举办空间艺术季和音乐会等活动,打造年轻人必去的艺术天堂岛。

16.jpg

  总结发言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鑫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上海量子城市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云宇星空大模型”建设,围绕复兴岛实验基地打造“数字岛”“艺术岛”“人民岛”,按照“三年三步走,一年一迭代”计划推进实施行动。到2027年,全面提升城市时空智能治理能力,支撑千行百业垂类应用需求,形成人工智能时空领域若干产业集群。

  实施行动按照“1+4+3”推进实施,一是建成一个时空基座,先行建设“时空米料库”、构建“智能兵器谱”、打造“云宇星空大模型”;二是推进实施四项专项行动,实现业务搬家、形成开放服务、打造标杆场景、策源产业孵化;三是形成三项支撑保障,构建时空标准体系、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创建创新实验基地。首批启动“空基、星基、云基、宇基”四个系列共28个孵化巢台。

17.png

  张玉鑫局长强调,面向未来,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国土空间治理深度融合新路径,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一要进一步聚焦理念,强化引领。要秉持全球视野、中国特色、上海特点;要秉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澎湃动能;要秉持空间统筹、民生先行、安全筑底;要秉持要素集成、跨界融合、共建共享。二要进一步着眼目标,扎实推进。围绕2027年全面提升城市时空智能治理能力,支撑千行百业垂类应用需求,形成人工智能时空领域若干产业集群的工作目标,细化责任分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三要进一步携手共进,共赴未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市规划资源局将会同各相关部门和各专业机构,创新空间营造、治理和运营管理新模式,培育人工智能时空领域产业新集群,支撑人民城市智能时空服务新体验,持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国土空间治理深度融合新路径,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实践样本!

18.png

19.png

20.png

21.png

22.png

23.png

24.png

25.png

26.png

27.png

28.png

29.png

30.png

31.png

3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