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资源局主要领导带队赴奉贤、金山调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发布日期:2025-03-06
市规划资源局主要领导带队赴奉贤、金山调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
2025-03-06 市土地整理中心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3月4日下午,市规划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鑫带队赴奉贤区和金山区实地深入调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情况和成效,加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优化上海郊野地区国土空间格局,强化资源要素配置和保障能力,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奉贤区委书记袁泉,副区长田哲;金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袁罡,副区长蔡宁出席本次调研。
奉贤区西渡街道调研
奉贤区西渡街道是上海8个市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之一,位于奉贤新城绿环北环主段,是黄浦江世界级滨江生态发展轴上承接产业外溢和创新的梦想田园。试点衔接黄浦江沿岸地区功能融合发展和空间品质提升要求,结合奉贤新城和大吴泾地区总体战略规划,传承沪派江南“连江襟海+川流生长”的风貌格局,通过全域全要素整治,实现“绿湾新秀、公园西渡”的美好愿景。
调研组首先抵达黄浦江涵养林,听取市级土地整治项目的涵养林生态修复示范节点方案汇报。该节点结合黄浦滨江岸线贯通,在开放休闲林地建设基础上,以水系和湿地泡形式在林中蜿蜒,打造农林湿复合生态系统,开放林下生态游憩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林地功能复合提供空间基础。
黄浦江涵养林片区节点
随后,调研组踏勘了白庙港生态湿地节点,白庙港链接黄浦江和奉贤新城,现状形态蜿蜒曲折,自然贯穿广袤乡野村庄地区。规划在保持其自然生态岸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形成一处集生态、旅游休闲、自然宣教多重功能的郊野空间。
西渡街道白庙港生态湿地节点
奉贤区庄行镇调研
奉贤区庄行镇是“上海2035”总规确定的30个郊野公园之一,自2013年以来实施了两期市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项目结合庄行资源现状和特点,形成了耕地集中连片、农民集中居住的优良格局,打造生态优先、农旅融合、产业兴旺、文化传承的复合型郊野空间。
调研组在庄行镇渔沥村先后踏勘了渔沥林盘和映波原野组团。渔沥村通过土地整治,提升完善各类基础设施,配套民宿、餐饮等多种业态,形成具有特色的总部经济和商业配套中心。利用原有10组宅基地空间已打造成为江南庭院总部,成功吸引了多家知名企业入驻,成为奉贤区首批“可支配收入过千万,资产过亿、税收过亿”的村庄。
金山区漕泾镇调研
金山区漕泾镇依托市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以水库村为核心区的漕泾郊野公园,通过郊野单元规划统筹衔接各类建设资金和项目,获评上海市首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
调研组抵达漕泾镇水库村,调研了农民集中居住区、藕遇公园和小微湿地生态修复节点。水库村协同同济大学等多师联创团队,落实乡村规划师制度开展高品质设计建设,保留白墙、黛瓦、小院落等江南水乡特色元素,打造花海、书院、景观平台等特色景观和村民驿站。
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区、藕遇公园
水库村充分利用水系资源,大力开展水环境整治,沟通水系、恢复水网,形成户外水生态景观,引入乡伴文旅、太和水等产业主体积极发展乡村产业和文旅项目,提升配套设施,形成生态基底和产业发展良性循环模式。2024年,中国首个全域全场景数字游民生活示范区在水库村正式开村,这一全新的模式探索或将撬动当地新一轮乡村振兴。
酷岛造梦营、数字游民国际村
在水一方、橘岛皮划艇
市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农用地整理、宅基地归并和生态修复等多种手段,进一步稳固耕地保护根基,绘浓生态底色。重点打造的“莲浦葑芳”生态修复节点,利用废弃养殖塘,将农田与周边林地、湿地等进行复合利用,并导入田间动物保育、地标植物群落构建等技术措施,成为自净化生态系统的试点示范。
“莲浦葑芳”生态修复节点、湿地公园
金山区廊下镇调研
金山区廊下镇自2011年起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上海首个开园的郊野公园,并于2019年被列入自然资源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廊下镇以市级土地整治资金为引导,整合各条线涉农资金,围绕“花果厨房、廊下飘香”的总体定位,系统优化郊野空间格局和农业生产力要素布局,深化农业与食品加工、教育、文旅、生态等产业有机融合,形成典型示范效应。
调研组来到廊下镇,察看了农林水乡、万亩良田、特色民居等点位。廊下镇结合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一期,着力打造万亩效应,通过对零散的各类农用地、宅基地重新规整,形成集中连片、布局归整的万亩生态林、良田、菜田、农宅的空间格局,土地利用效率、集聚度进一步提高。
万亩良田、特色民居
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二期配合廊下郊野公园建设目标,加大生态修复创新实践,打造郊野公园核心区“农林水乡”节点,利用现状已建林地空间资源进行生态化改造,因地制宜地构建林湿复合生态空间,并形成生态净化系统,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生态后花园”,同时进一步叠加生态教育功能,开展了一系列沉浸式自然教育活动和户外定向越野活动。
廊下郊野公园农林水乡
调研组还实地调研走访松林楼房养猪场和荣美蘑菇等现代设施农业项目。
荣美蘑菇主要产品有瓶栽鹿茸菇、杏鲍菇、海鲜菇等,集食用菌生产、销售、研发、技术推广于一体,项目占地面积143亩,日产60吨,产值超亿元,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点状供地方式配置了研发用地,加强种源研发、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现状设施农用地产业更新。
荣美蘑菇
松林楼房养猪场项目就是现代化、集约化和生态化的典型代表,腾挪设施农用地指标102亩,实现节地率超过80%,年出栏12万头,解决全区产能目标。同时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开展产业用地整备,深度开展空间资源调试与盘活,创新标准地模式,根据产业需要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在周边同步配置设施菜田,实现“猪—沼—蔬”循环生态模式,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链、循环链和空间链有机融合体系。
松林生态楼房养猪场
后续,廊下镇将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空间要素配置,创新土地要素供给,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调配,保障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调研组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一致认为两个区已实施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引入高水平设计团队和高质量运营团队,进一步提升空间环境质量和功能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一是要充分落实总书记对“千万工程”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干到底”,进一步聚焦耕地碎片化等问题,优化上海郊野地区国土空间格局,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二是要坚持高品质设计,强化“三师联创”机制,特别是在滨水空间、产业空间、生态空间体现“精细化设计”,开展土方综合利用,增加郊野地形的景观层级,打造世界领先的、具有“沪派江南”特色的乡村空间,切实提升空间环境质量和生产配置效率;三是坚持规划引领、资源统筹,充分发挥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平台作用,建立市区镇紧密合作推进机制,强化部门统筹和行动协同,共同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和系统修复;加强规划土地支持力度和政策创新,结合乡村优势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展产业谋划并实施产业用地整备,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链、循环链和空间链有机融合体系;四是结合已实施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成效,着力推动土地整治工作提档升级,按照“沪派江南”营造工作的部署要求,分期、分段、有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久久为功,把宏伟蓝图细化为“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持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市规划资源局相关处室、市土地整理中心,奉贤区规划资源局,金山区规划资源局,西渡街道、庄行镇、漕泾镇、廊下镇等单位参加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