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启动北中环科创集聚带提升行动,盘活低效存量资源 发布日期:2024-11-04
虹口启动北中环科创集聚带提升行动,盘活低效存量资源
2024年11月04日 虹口区规划资源局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存量土地盘活和产业用地治理提出明确部署和要求,指出要“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开展各类产业园区用地专项治理”。十二届市委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市委五次全会精神,2024年,本市围绕五个中心建设,聚焦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产业用地“两评估、一清单、一盘活”专项行动,加速推进低效产业用地盘活处置,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空间要素保障,引导全市产业用地利用不断迈向更高水平。在此过程中,各区开展了广泛、生动的实践探索,涌现出一批低效产业用地盘活处置的鲜活案例,近期将通过公众号陆续推出,为本市产业用地高质量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盘活低效存量资源
虹口启动北中环科创集聚带提升行动
当下虹口正积极服务全市大局,以“北外滩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北中环科创产业集聚带”双北联动,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虹口高度重视低效产业用地处置及区域产业转型发展,以盘活低效产业用地为抓手,围绕北中环科创产业集聚带,构筑一轴多点的空间布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北科创生物技术产业园是虹口区首个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主导布局的产业园区,是《2024年虹口区十大提升行动方案》中“北中环科创产业集聚带提升行动”中的重要一环。
上海医疗手术器械厂(粤秀路351号)位于俞泾浦东、北塘园路南,占地面积约3.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容积率约0.75。该地块长期从事医疗器械生产,老旧厂房林立,产业集聚效应差,综合绩效水平低;因其坐落于虹口、静安交界处,且东、南侧为部队用地,很难进入区域开发视野中。
近年来,虹口为深化实施 “双北”联动战略,加速推动区域经济转型,盘活低效产业用地,2023年区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由区土发中心对上海医疗手术器械厂地块实施收储,并在2024年由区属国企北科创集团统租统管。目前园区一期由蓝晶微生物整体承租,园区二期吸引礼升生物等一批行业引领性企业签约入驻,与一期达成整体联动,贯通生物技术产业上下游,打造高能级科创服务载体,抢占科技创新细分领域“智高点”。
园区改造前后对比图
摸清情况,以土地储备保障低效用地转型利用
经调研走访发现,该地块在上世纪70年代末建成上海手术器械厂北部厂区,至今建筑多有破损情况且年久失修;厂区内保留有部分原青口公墓墓地,土地使用情况较为杂乱;产业集聚效应差,厂区经济坪效低,产出难以适应发展需求。但其作为工业遗存,载体空间自带产业基因,且原厂区的功能布局、车间规划、运输条件等与生物医药领域一脉相承,具有密不可分的基因联系,具有一定的盘活基础。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虹口区土发中心于2023年对该地块实施土地储备,收回土地使用权。
统租统管,以区属国企参与盘活低效土地资源
为推动虹口区生物技术发展和区域经济转型,鼓励园区平台、区属国企参与产业空间更新,该地块由区属国企北科创集团统租统管并修缮改造,充分发挥地块原有医疗产业基因及建筑载体硬件支撑的优势,转型为北科创生物技术产业园,全面投用于科研试验、产业孵化、总部办公、成果展示等功能复合。作为虹口重点打造的首个生物技术产业园区,北科创集团抢先布局生物技术产业赛道(生物科技平台),定位于生物、医药、医疗、绿色、环保等高新科创产业基地,提供高能级科创服务,积极引入优质高新企业,推动资本合作,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
北科创生物技术产业园效果图
结构优化,以零星园区盘活推动产业集聚起势
虹口高度重视低效产业用地处置及区域产业转型发展,提前布局产业赛道,明确产业发展导向,不断凝聚产业集聚效应,吸收消化产业溢出效应,打造产业空间新格局。虹口区规划资源局以盘活低效产业用地资源为抓手,围绕北中环科创产业集聚带建设,加强产学研融合,推动既有产业园区布局向带状、片状转型发展,加强园区间产业联动,串珠成链,连点成片,构筑一轴多点的空间布局。区科经委制定产业园区“一园一方案”,分类施策精准管理,从载体属性、产业定位、运营现状、经济贡献度等多个维度,考评产业园区效益,制定对策提升园区质效。重点整合建设北科创生物技术产业园,吸引了一批生物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和“天工开物创新孵化中心”入驻,标志着虹口在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未来,园区将着力营造“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创新创业生态,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首创突破和从“1到10”的产业化跃变,积极打造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布局中以生物技术为显著特色的重要节点。同时,虹口区将以此次低效产业用地盘活为新的起点,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市委五次全会精神,全力谋划、深化推动、细化安排,将低效产业用地盘活处置工作抓细抓深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