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超大城市家门口的“饭碗田” 发布日期:2024-09-12
守好超大城市家门口的“饭碗田”
2024年09月12日 《中国自然资源报》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各地区都要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再次明确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要求。
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是严守耕地红线的战略之举。耕地保护责任落地过程中,市县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其中“一把手”是关键,要把责任扛在肩上,勇于挑最重的担子。《中国自然资源报》开设“市县党政一把手谈耕保”专栏,邀请市县党政“一把手”讲经验、谈体会,推动耕地保护底气更足、措施更硬,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守好超大城市家门口的“饭碗田”
陆方舟
近年来,上海市嘉定区始终将耕地保护作为自然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狠抓责任落实,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强化系统施治,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努力开创耕地保护工作新局面,探索超大城市城乡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强化责任提档
嘉定区坚决扛起耕地保护政治责任,以最严肃的态度、最强硬的措施落实落细党政同责,严格实行“刚性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工作格局。
在责任协同上下功夫。嘉定区持续优化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制定实施《嘉定区违法用地综合整治方案》《关于年度变更调查工作中土地管理、监测、执法协同的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全勤网格违法违规用地评价等机制,推动自然资源与农业农村、水务、公安等部门在土地管理和制止违法违规用地治理上进一步深化合作、协同联动,持续提高监管效能,推动形成“管理—监测—执法”工作闭环。
在基层共治上下功夫。区镇两级签订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工作责任书,科学合理、逐级分解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全区116个涉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村量身绘制“耕保地图”,以清晰明了、简单易懂的行政地图为基础,叠加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图斑,做到“村村有挂图,人人知家底”,层层压实镇、村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人人参与守好家门口的“饭碗田”。
在优化考核上下功夫。嘉定区严格目标考核,细化考评规则,不断健全耕地保护激励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嘉定区将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乱占耕地整改等重难点问题纳入年度区对镇主要领导考核内容,突破耕地红线的,坚决“一票否决”;建立自然资源审查制度,将耕地保护落实情况与干部提拔晋升、表彰奖励、评先评优相挂钩,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牵引作用,营造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优化空间提质
嘉定区坚持规划引领,因地制宜推动“小田变大田”“粮田变良田”,守护好每一寸耕地。
聚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嘉定区持续完善土地空间布局,加快破解耕地碎片化、村庄用地无序化、生态质量退化和农村发展低散弱等问题,在坚持耕地保护前提下,积极探索具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点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安亭镇向阳村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完善村域土地综合整治“一张图”,合理布局各类资源要素,形成“东林西田”的整体空间格局,有效提升了耕地质量,提高了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解决耕地碎片化和生态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充分节余了建设用地指标,促进集科技创新、生态农业、休闲农旅于一体的“向阳昇”重点产业项目落地,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聚力加快耕地保护空间梳理整合。嘉定区从细微处着手,按图斑逐一核对,开展全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粮食和蔬菜种植区保护、林地建设专项规划梳理,组建工作专班,摸清数据底板,推动空间资源的整合再利用,为农田保护、林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组建责任规划师队伍,邀请具有规划背景的专业人才,走入田间地头,听取群众愿景和需求,打通规划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专项治理提效
嘉定区严格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提升用地效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扎实开展低效建设用地减量行动。面对土地资源紧约束、耕保压力逐年增加的局面,嘉定区认真处理好耕地资源保护和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扎实开展低效用地减量行动,对不符合规划且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较差的建设用地进行复垦,推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14年~2023年,全区完成减量化验收面积1500多公顷。此举不仅盘活了区域土地资源,还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2014年至今,通过减量化盘活建设用地指标,嘉定区为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新院、嘉定再生能源利用中心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功能性工程落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入推进违法用地专项整治。嘉定区制定实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住宅类)和存量违法用地整治行动方案,持续加大对违法违规使用土地行为的整治力度,依托全勤网格,严控新增违法违规用地发生,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嘉定区大力探索“智慧耕保”,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耕地资源进行定期监测,获取耕地数量、质量、分布等基本信息,实现对耕地的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嘉定区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开展中小河道、农村道路、造林等项目的用途管制备案,做到应备尽备。
凝聚合力提升
嘉定区做深做实耕保宣传培训,全面增强底线思维和法治观念,不断提升公众的耕地保护意识。
建立耕保轮训制度。嘉定区建立乡村振兴和耕地保护轮训制度,以两年为一个轮训期,针对400余名基层一线耕保人员,定期组织开展用途管制、土地执法、整理复垦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测评,深入浅出地解读耕地保护政策和粮食安全工作形势,不断提升一线耕保人员的站位高度、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加大耕保宣传力度。在线下,嘉定区下大力开展耕地保护政策宣讲,扎实推动耕保知识进农村、进企业,持续扩大耕保工作的知晓度和覆盖面;在线上,依托“上海嘉定”“嘉定规划资源”等平台,持续推送最新政策、法律法规、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例等内容,联动专家开设系列专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形成共治共享的良好环境。
统一设置耕保标识。按照“统一设计、统一规格、统一编号、统一材质”的原则,嘉定区在全区设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识桩,明示永久基本农田确切位置,明确保护范围和违规行为惩戒手段,作为公众监督的确凿依据。嘉定区还逐步推行“沪耕码”,推进耕地保护精细化数字化管理,建立超大城市耕地保护网格化、全覆盖、智能化管控机制。
嘉定区将时刻紧绷耕地保护这根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治责任,持续完善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坚决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保护好、利用好,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系上海市嘉定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