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羊汤,品卯时酒,采购年货…今天,沪郊亭林办了一场“热气腾腾”的新春大集 发布日期:2025-01-26
喝羊汤,品卯时酒,采购年货…今天,沪郊亭林办了一场“热气腾腾”的新春大集
2025年01月26日 市规划资源局
1月26日,天色刚蒙蒙亮,在位于沪郊亭林镇的三里后池路上,随着一阵阵酒香飘散开来,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羊汤端出来,2025亭林镇“我们的节日·春节”活动暨“卯时后岗·乡村集市”亭林新春大市集正式拉开帷幕。
市集开设在古色古香的后岗老街,注重融合当地文旅农特色,集合了乡村集市、十八坊集市、迎春送福、卯食体验等众多游玩项目,给村民和游客提供了一次体验农味和年味的难得机会。
一杯卯时酒,人间烟火气
作为集市活动的亮点之一,卯时酒成为游客争相体验的民俗项目。原来,卯时酒是亭林后岗老街居民保持的一种习俗,一般在早上5-7点,街坊邻里聚在一起喝上一杯早酒,配上鲜嫩入味的羊肉汤,感觉美极了。
乡村就要有乡村的样子,与都市商厦里光鲜亮丽的商品不同,后岗村此次的农村集市拿出了最“接地气”的产品。酥脆可口的手工肉丸,新鲜现摘的有机草莓,甜甜糯糯的浩光方糕,以及有着“红运当头”寓意的冻猪头肉......亭林镇15个村纷纷拿出自己“压箱底”的特色民俗产品进行展销,品类之丰足以满足大家“一站式办年货”的需求。
这是亭林镇探索的一次新尝试,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叫卖声、欢笑声和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共同构成了一曲新春交响乐。
非遗春节的一种打开方式
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乙巳蛇年是我国第一个“非遗春节”,为激发市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本次新春大集注重展示各类非遗元素。
在“十八坊集市”里,几位本地非遗传承人热情地向游客们介绍自家产品。在这里当地人几乎能找到所有熟悉的非遗元素。从大家熟知的“亭林筅帚”,到去年刚入选市级非遗的亭林黑陶工艺品,再到老百姓自家做的钩针手工品等,无不勾起人们儿时的记忆,吸引游客们纷纷驻足欣赏。
新年必不可少的就是写春联、贴福字。集市主办方邀请了本镇书法、春联和剪纸等领域的专家名士来到现场写春联送福。随着书法家笔锋的游走,随着一幅幅充满新春气息的春联和一张张满载美好祝愿的“福”字送到村民、游客手中,大家对新年的美好祝福也在人群中传递着。
此次大集不仅有本地居民参与,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感受浓浓的年味和独特的古镇风情。来自市区的徐女士笑着说:“每年过年,我都要给家里买点小物件作装饰,今天来到亭林后岗的新春集市,收获满满。这不,袋子都快装不下了。”
唤醒乡土记忆,打造文旅品牌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岗地区就已经形成了一个热闹繁华的集镇。在一条不算长的老街中,茶馆、杂货铺、羊肉店、浴室等自带烟火气的沿街商铺交错排布。后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原住民离开这里搬迁至城镇里,一时间,后岗地区逐渐变得冷落。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为后岗重现繁荣带来了机遇。2024年,后岗村以创建上海市第六批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契机,持续推动农村新画卷从图纸变为现实。咖法学园、卯时酒体验馆以及非遗展示馆等重点项目接续落地,小桥流水映照的“沪派江南”基底使这片区域重新焕发魅力,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慕名而来,在走走逛逛中爱上了这个市郊老街。
“卯时后岗·乡村集市”的举办,不仅是古镇过大年的亭林探索,更是“一品、二尝、三购”乡土文旅模式的一次尝试。春节前夕,很多在外打拼一年的亭林人也回到家乡,在冬日暖阳下喝上一杯熊爪咖啡,体验一份“近在咫尺”的惬意。
接下来,亭林镇将持续挖掘本土文旅资源,推出更多带有乡土特色的文旅产品和文旅路线,让都市人乐意下乡品鉴独属于乡村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