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有关情况

2021-06-23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在今天上午(6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为人介绍了上海市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情况,及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有关安排;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李枫介绍了《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的有关情况;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局长徐毅松、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金雷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

一、上海构建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情况

自“上海2035”总体规划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以来,上海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要求,在市民15分钟步行的范围内,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努力推动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2016年,上海发布全国首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2016年至2019年,启动实施“共享社区、创新园区、魅力风貌、休闲网络”四大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19年起,上海选取15个试点街道全面推动“社区生活圈行动”,针对空间品质和社区治理两大短板,聚焦规划空间统筹和资源政策供给,尤其充分运用“城市体检”等空间信息化手段为社区“问诊把脉”,重点提升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体育、休闲及就业等设施的配建水平和服务功能。目前,全市已完成180余个项目落地,长宁区新华路街道、普陀区曹杨新村等一批社区整体成效显著,社区空间环境和服务设施品质得到整体提高,居民共建共治意识和社区凝聚力明显提升,社区空间治理信息化场景应用也为上海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积极助力。

与此同时,上海近年来以规划资源引领推动“社区生活圈”的行动实践也得到普遍认可。2019年,自然资源部将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国家“多规合一”改革创新内容,纳入与上海市政府“部市合作”框架,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将结合今年上海空间艺术季的举办,把相关理念和行动正式向全国推广。上海将于艺术季开幕时同步发布《“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上海宣言》,进一步强化“社区生活圈”顶层设计,结合“上海2035”“一张蓝图”实施落地,进一步扩大全市“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规模,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上海“人民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

二、2021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安排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活动秉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精神,以“文化兴市,艺术建城”为理念,以“城市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为目标。自2015年起已成功举办三届。

2021年空间艺术季的主题是“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将在全市多个社区同时举办。本届空间艺术季将于9月25日正式开幕,持续至11月底。艺术季将以实景展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为特色手段,以社区为展场举办。

活动内容包括1个主题演绎展和21个样本社区的体验活动。主题演绎展将于新华街道内的上生新所举办,系统介绍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理念和上海实践、国内外案例;新华街道、曹杨街道等涵盖全市14个区的21个社区,将举办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样本展,邀请市民实景体验社区服务,参与社区营造。值得一提的是,本届空间艺术季的艺术植入单元将以社区空间为展场,更关注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场景,不仅居住在这些社区的市民,还包括每个观展的市民,都可以通过参与其中成为展览的一部分。市民将在社区中“偶遇”艺术,引发对生活、对空间、对城市的深入思考,为日常生活增添能量,为城市表情增添温度。

美好的城市空间是美好生活的载体,能让在这儿的人引以为豪,来过的人为之倾心,没来过的人充满向往,这是城市的软实力。希望通过本届空间艺术季的举办,有效传播社区生活圈理念,把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工作,转化为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的务实行动;让设施便利、服务多元、环境有韧性、管理精细化的社区,更好地汇聚人气、集聚人才、凝聚人心,转化为五湖四海的人们向往这座城市、汇聚到这座城市的理由;将社区生活圈行动实施的过程,转化为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的社区治理平台,汇聚起共建美好城市、共创美好生活的强大合力,为共同推动实现“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上海样板和中国智慧。

(二)

一、《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起草背景和意义

2015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强调: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要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城市是人类居住生活的重要场所,如果将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社区则是构成这个“有机生命体”的一个个“城市细胞”。在计划经济时代,城市建设强调先生产后生活;在以工业化为引擎的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主;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则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社区的功能更加复合化,社区的作用更加凸显,是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建设社区生活圈,打造“宜业、宜居、宜游、宜养、宜学”多元功能的空间单元,激活“城市细胞”,才能让城市更有魅力、更具活力。

作为现代化大都市,上海早在2010年世博会就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2017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都提出了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目标。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指出要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挥社区生活圈在城乡社区发展和社区治理方面的基础平台作用,推动城市发展方式和市民生活方式转变,建设健康安全、便利舒适、富有活力和魅力的人民城市,自然资源部组织了上海市等地科研单位和设计团队研究制定了《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希望通过这个行业标准,指导地方进一步做好社区生活圈相关规划,提高社区生活圈相关内容编制与实施的针对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二、起草过程

2019年11月,自然资源部启动了《指南》前期研究编制工作。近两年来,一是总结了北京、广州、深圳、杭州、西安、武汉、沈阳等地在城镇社区生活圈规划方面的创新和实践经验,同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多规合一”优势,借鉴了上海、成都在乡村社区生活圈方面的实践和探索经验,坚持城乡统筹,推动乡村振兴;二是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广泛征询专家、公众和使用者的意见,进行相应修改完善。《指南》已于6月9日发布,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三、《指南》主要内容

《指南》内容包括正文、附录和参考文献,正文部分共八章,重点阐述了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总体原则、城镇社区生活圈及乡村社区生活圈的规划指引、差异引导和实施要求等。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价值导向。作为社区生活圈规划工作的技术指引,《指南》遵循五个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强化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塑造特色生活圈。

二是覆盖城乡。提出城镇社区生活圈和乡村社区生活圈在配置层级、服务要素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规划指引,其中城镇社区生活圈可构建“15分钟、5-10分钟”两个层级,乡村社区生活圈可构建“乡集镇-村/组”两个层级。

三是差异引导。将服务要素分为基础保障型、品质提升型和特色引导型等三种类型,并从社区服务、就业引导、住房改善、日常出行、生态休闲、公共安全等六方面提出不同的导向和要求。各地可立足实际,统筹经济能力和资源条件,结合居民需求,评估主要影响因素,细化《指南》的规划技术要求,使社区生活圈规划“因地制宜”“因需制宜”。

四是注重实施。生活圈作为空间单元,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是实施层面的重要抓手,也是规划体检评估的重要对象。《指南》综合运用全生命周期的方法,明确现状评估、规划方案和行动计划制定、动态监测等工作程序,提出新建地区、城市更新地区和老旧小区等工作重点,鼓励部门协同、公众参与和社会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