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推出“软服升级”举措,打造地名服务包

2025年09月18日 黄浦区规划资源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规划资源领域聚焦提升企业感受、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黄浦区规划资源局立足区域特色与发展需求,持续探索创新、精准施策、简化流程、压缩时限,全方位提升企业感受。

  当前,上海的城市规划建设已逐步进入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持续增强文化服务软实力,在项目建设中更好地保留历史记忆,并通过建筑物命名有效匹配项目定位、彰显产品价值,已成为城市开发建设主体的重要诉求。黄浦区规划资源局敏锐把握营商环境建设与地名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市规划资源局的指导下,创新服务机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系统打造了“地名服务包”,并建立“一对一”企业服务通道。服务包主要涵盖五方面内容:一是深入挖掘区域历史信息,系统梳理在地资源;二是注重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功能定位的有机统一;三是加强规划管理中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四是结合建设项目特点提供个性化命名建议;五是统筹协调专家及专业部门进行多方案论证比选。

  半淞园路街道783号街坊地块项目

  该项目通过系统梳理《南市区地名志》等历史资料,对项目周边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路名、建筑与景观等文化符号进行综合挖掘,兼顾用词的准确性与读音的雅俗共赏,最终确定命名为“南园公馆”。该命名既体现了地域特色和历史文脉,又彰显出项目的高品质特征:“南”字传递精神自由、摩登与传承并存、向阳而生的意象;“园”字则契合“园居合一”的美好生活理念。

1.png

  豫园街道508-514街坊亚龙项目

  项目位于老城厢历史风貌区内,为延续原有街巷天际线、巷弄尺度与建筑风貌特征,结合规划昼锦路,将低区命名为“锦华里”。同时,为保留历史记忆,该项目将“新兴里”“恒兴里”等老巷弄、老建筑的历史地名作为新建区块的二级地名,并通过专家和多部门论证,实现了老弄堂市井文化故事的传承与延续,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为城市有机更新注入了历史底蕴。 昼2

2.png

  锦园内部二级地名示意

  地名审批服务包的推出,不仅解决了企业在项目命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更让企业体验到政府服务的精细化与人文关怀。看似细微的地名审批服务优化,是规划资源领域将“软服务”融入营商环境建设的创新实践。下一步,市区两级规划资源部门将持续打造营商环境新生态,让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有力度,更有精度;不仅有速度,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