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蓝绿画卷,畅想美好生活——油墩河谷区域统筹规划

2022-12-02 市规划资源局

油墩港航道整治工程是上海十四五期间的一项重大工程,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示范。从航道本身向腹地拓展,通过航道整治,关注区域发展,进一步聚焦市政设施的提质增效和周边地区的品质提升。从一条航道到油墩河谷,去彰显广袤郊野山水生机、拓展新城与乡村发展活力、凝聚长三角的文化自信,将油墩港打造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从区域视角审视,油墩港周边地区是本市古今连绵最悠久、文化碰撞最激烈、未来发展最可期的一片区域,这里汇聚着丰厚的生态、乡村、历史、人文资源,既承载着长三角的江南文明,也是彰显上海大都市圈文化自信的魅力滨水区。

1.png

这里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本底。北穿河湖圩田的沪渎水乡,南越九峰三泖的独特山水风貌,是上海唯一的山林宝地,也是上海水网湖泊最密集的一片区域,历史水系众多。

这里有别具风貌特色的魅力乡村。农业基础好,农耕底蕴深厚,乡村特色农业、休闲旅游发展已有雏形,孕育了徐姚村、章堰村、东厦村、黄桥村等一大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这里承载了华夏文明六千年的历史记忆。沉积了上海成陆冈身带内最密集的古文化遗产,遗留了太湖流域数千年前崧泽文化、吴越文化、福泉山文化等人类文明足迹。

这里更有汇聚江南文明的人文繁华。印证了松江府、青龙港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江南繁华,是守护长三角共同文明记忆的人文之河。

从油墩港航道本身出发,聚焦油墩港的两岸地区发展,扎实践行生态文明战略和“人民城市”理念,以设计点亮未来,以规划系统谋篇,将油墩港周边地区打造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独具自然人文特色的乡野魅力区。

2.png

以三色长卷诠释油墩河谷“航运”、“生态”、“人文”内涵,把油墩河谷塑造成:具有景观特色的航运空间载体、充满生命力的自然山水及水乡生态,以及极富江南人文价值的历史廊道。

保障航运的基础功能和环境提升,绘就蓝色长卷。沿线及周边布置白鹤港、青浦港、塔汇港三个内河港区。同时布置10处停靠点,满足停靠需求。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复合功能的水利枢纽和特色桥梁展示区。并以水上巴士,打造油墩港水上文化驿道,串联山水、天坑等独有山水自然资源及沿线21个特色水乡,形成水上游览的新特色。

以新城绿环、郊野公园为抓手,描绘绿色长卷。充分发挥乡野地带在生态、人文、游憩等方面的禀赋优势,规划形成4处规模较大的特色郊野公园,分别以农趣、野趣、山趣、水趣为特色,彰显生态品质。以最南端的泖河郊野公园为例,打造三江交汇的特色湿地涵养公园,充分发挥黄浦江上游的水源涵养功能,结合芦荡湿地、生态林地,航运枢纽、分水龙王庙、延寿寺等特色资源,打造以生态涵养、林间漫步、水利枢纽博览、静心禅养为特色的郊野公园。

3.png

通过深度挖掘历史和文化价值,形成红色长卷。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乡村集群带动郊野地区发展。以青浦区重固镇的章堰村为例,曾有“金章堰、银重固”之称,规划打造青东郊野文化新名片,成为诠释上海之根和文化延续的新内核。形成四大遗址簇群,传承历史记忆,展现一幅江南文化的博览长卷。青龙遗址通过“遗迹保护+旅游开发”开发模式,在保护的基础上,结合海丝小镇打造,再现古时青龙港的繁华。

兼顾城镇和乡野,以“画卷”为愿景、以“蓝图”为指引,按照“面向工程、聚焦重点、多维协同”的工作思路,形成“十大行动”共识,全面带动油墩港沿线发展,彰显超大城市郊野乡村的稀缺价值,成为近悦远来、充满生机的魅力乡野空间。

4.png

(作者:郭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