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围绕“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议题组织开展主题研讨

 2022-06-25 市规划资源局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利用的基础性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耕地资源保护,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采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严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

1.png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人地矛盾突出,耕地保护形势严峻,郊野地区承担着“守底线,保发展”的双重责任。近年来,上海多措并举加强耕地资源保护,按照经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底线,构建了规划引领、底线约束、分类管理的耕地保护体系;创新出台全域、全要素、全过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规范了城乡建设、生态建设、农业生产等各类项目占用耕地的操作路径,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持续开展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等各类土地整治活动,助推耕地资源提质增量、布局优化连片,着力打造保护有力、建设有序、管理有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2022年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为集中展示近年来上海耕地保护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理念、管理要求与实践成效,共同研讨新形势下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全面推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路径模式,6月23日上海围绕“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议题组织开展了主题研讨。研讨会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上海市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上海市土地学会承办,国家自然资源督察上海局、上海市区两级规划资源系统、部分涉农乡镇、市土地学会及相关从业单位代表、规划资源行业知名专家及受邀媒体,100余终端,300余人通过云研讨的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

2.png

会上,国家自然资源督察上海局一室主任汪传军介绍了我国严格耕地保护的宏观背景、工作要求和督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从国家自然资源督察的视角,对下阶段深化耕地保护和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提出了应进一步压实各级耕地保护责任,强化土地执法、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严格把控补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质量等意见建议。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林坚教授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视角,结合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剖析了统一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内在逻辑及关键点。林坚教授认为,统一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统筹考虑国土空间“区域-要素”的双重特性,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国土空间治理中不同层级的作用和积极性;坚守耕地红线,要通过持续推进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质量、空间”保护,建立健全耕地保护的“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制度,推进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途径,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用途实施处副处长吴燕阐述了耕地保护目标下上海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探索和实施情况,将上海在全国率先出台的全域全要素全过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提炼总结为:以用途管制系统化思维谋划耕地保护“一盘棋”、以信息化思维记全地类可追溯“一本帐”、以全域化思维织齐国土空间规划实施体系“一张网”、以用途管制“+”思维修炼自然资源和空间治理“一组拳”。并提出,上海一直在努力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与其他上海特色资源管理工具相结合,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协调处理耕地保护与城乡发展,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目标实现和自然资源全面治理。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乡村规划处副处长田峰分享了耕地保护背景下上海乡村规划资源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以“上海2035总规”为指引,通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引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田水路林村厂整治各类行动,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现耕地保护、建设用地减量,最终推动乡村振兴等目标战略落地的实践经验及成果。田峰副处长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为构建空间发展新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上海将持续探索“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三位一体、有行动的郊野地区空间治理体系,探索超大城市乡村地区空间治理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松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甘富强系统介绍了近年来松江在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政策引导,建立健全用途管制常态化工作机制,源头严控建设占用耕地,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实施,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图斑跟踪监管与后期管护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成效。甘局长表示,下阶段,松江将进一步聚焦低效工业用地、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永农整备引导区推进减量化和一般整理复垦工作,保障减量化用地指标及新增耕地及时产出,切实维护耕地保护红线。

崇明区三星镇镇长陆华分享了三星镇如何围绕耕地“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挖潜力”的要求,在确保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实施两期市级土地整治项目,统筹提高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通过“减零散、美村落、塑空间、优设施”等策略,分类处置存量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理念,严控新增项目准入标准,探索“点状供地”等模式,精准保障特色农业发展。陆镇长谈到,未来的三星将进一步借助土地综合整治平台,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积极践行智慧“生态+”理念,整合各领域政策,不断推进耕地保护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落实绿色发展新理念,全面激发乡村活力,推动乡村振兴提速发展。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王训国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意义重大,上海坚守耕地红线在全国层面对于高速发展地区保护耕地、平原地区建设优质耕地、超大城市守住城市周边耕地、发挥耕地应急农产品保供功能等方面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近年来,上海通过规划引领、制度完善,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大力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指出,下一步本市还将从深入探索实行市、区、镇(乡)三级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机制、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行动、规范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持续加大违法违规处置和监督监管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用途管制,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推动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土地日系列宣传活动中,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还围绕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耕地保护,组织开展了圆桌研讨、线上培训、“云参观”耕地保护优秀案例等系列活动,多维度展示上海耕地保护理念和工作成果。同时,浦东、金山、青浦等区也在陆续组织规划资源政策知识小课堂、土地与地名知识竞赛等活动,增进社会公众对自然资源管理政策的了解,提升市民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绿色发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