泖港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概览

2023-06-26 松江区规划资源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背景

面对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空间治理改革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多重背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要批示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关部署,依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上海市以松江区泖港镇为试点,围绕空间优化、资源整合和价值提升,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由点及面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先行开展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为全国提供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的超大城市乡村地区建设和更新的上海方案。

选择泖港镇作为部级试点的原因

松江区泖港镇位于上海市西南,共16个行政村,总用地面积57.52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开发边界外55.84平方公里。泖港镇坐拥万亩泖田风情和十里涵养林带,生态禀赋优越,人文气息浓厚,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级生态镇,也是上海市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典范镇。

同时,泖港镇面临着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破碎化、农民居住环境亟待改善、建设用地粗放低效、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等多重问题。

泖港镇全域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上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详细规划层面的郊野单元村庄规划为指导依据,从镇级层面统筹乡村地区的空间布局和用地指标,衔接村庄设计和近期项目,强调实施导向,主要内容包括:

解决耕地碎片化问题,促进耕地集中连片

严格遵循“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布局更集中、总体保持稳定”的原则,项目实施完成后永久基本农田集聚度提高,小图斑面积减少,大图斑面积及个数均有增加。

1.png

调整后聚集度分析

协调林水田空间,整合资源要素

通过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促进黄浦江上游水源涵养林地区内的零星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及水域进行空间置换,农民全部实施进镇集中安置,引导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合理布局。

2.png

整治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图

聚焦乡村风貌,注重高品质村庄设计,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注重乡村风貌,在农民集中居住、黄浦江两岸功能提升、乡村文旅产业等项目中实施方案中邀请国内外知名设计团队,参与乡村设计,提升乡村整体风貌水平。

3.png

胡光、腰泾村村庄设计效果图

主客公用,面向未来,构建乡村生活圈

为满足老人、游客及未来导入的黄桥工匠园员工等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综合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实现设施能级提升、跨村共享,功能涵盖行政、养老、医疗、公共交通、文化、农技服务等多个领域。

4.png

黄桥村村庄公共服务中心效果图

盘活存量,高效配置乡村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幸福感

在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下,实施“减量”与“盘活”联动,选取布局合理、配套完善、产村融合的存量工业用地打造黄桥科技园,由区属国企、镇集体资产公司和村级合作社共同入股、合作开发,使村民增加服务岗位收入、激活住房闲置资产、共享乡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

挖掘特色,支持优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整合土地资源,对于试点镇内的优质文旅产业予以支持,后续通过集体土地入市、租赁等方式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对于符合乡村发展导向的优质企业,在不破坏乡村风貌的前提下允许局部高度突破乡村地区18米的限高。

5.png

泖港镇乡村优质文旅产业布局图

整体实施生态修复

在全域整治的过程中整体实施生态修复,具体在河道整治、农田建设、林地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生态修复的要求,将生态型整治的理念落实到全域整治工程项目中。

6.png

试点整治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设计方案

试点特色及预期效果

促进“农业强”,优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

根据实施方案,泖港镇调整后土地整备引导区内永久基本农田及储备地块的比例由69%提升至74%,20公顷以上的大斑块数量由22个增加至25个,面积由708.1公顷增加至739.3公顷。规划远期整治区内耕地增加50.9公顷,林地增加24.6公顷,水系增加12.2公顷。

引导“农民乐”,分类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

黄桥村一期项目64户农民房建设工程已全部竣工并入住;二期406户农民房全部完成。曹家浜村一期项目已开工建设。在村庄布局方案上,传承并发扬泖港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特征,突出古朴典雅的白墙黛瓦、生态优越的万亩林田湿地的乡野田园新典范。

7.png

推动“农民富”,协调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乡村振兴和农村创新创业,深挖创新项目,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农民收入增加、农业产业兴旺。

8.png

田·广茂丰饶       水·畅活灵动

路·通达野趣       林·疏密有致

村·诗意怡人       业·融合高效

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