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五年蝶变,真如副中心风姿初展 “民生洼地”变身“城市秀带”,传统初级市场转型数字经济试点 发布日期:2023-12-13
“城中村”五年蝶变,真如副中心风姿初展 “民生洼地”变身“城市秀带”,传统初级市场转型数字经济试点
2023-12-13 文汇报
短短5年间,普陀区率先全面建成上海市中心第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
文汇报记者 张伊辰 通讯员 侯欢如摄
霓虹初上,普陀区真如副中心核心商业区写字楼群间一片流光溢彩,与不远处的星光耀广场交相辉映。从曾经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城中村”红旗村到真如副中心,从“民生洼地”变身“城市秀带”,从传统初级市场转型为数字经济试点,5年间,普陀区率先全面建成上海市中心第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
下周五,大型购物中心中海环宇城MAX将开业。这个今年上海最大体量的新开购物中心,总面积超32万平方米,入驻品牌超300个,包含60余家区域乃至全国首店,品牌开业率高达95%。
如今,在这片热土上,文化、体育、教育、商业建设同步发力,棒垒球场、上海市体育宫、体育公园等一批体育设施即将落成。未来,依托上海西站、5条轨道交通线路、空中连廊、步行商业街、国内首创的H型地下公共车行通道,真如将构建长三角“一小时大都市交通圈”,并不断丰富“15分钟生活圈”。
打造数字化转型“样板间”
人气旺了,一些周边居民不禁担心,新的商场在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会否带来交通的拥堵?
结合环宇城MAX开业,真如副中心联合区城运中心、海纳工程院、市大数据中心、交警部门等,积极试点智慧交通,探索应用数智技术提升数字治理平台效能。
“我们在真如山姆会员商店、环宇城MAX、海心剧院等场所应用数字商圈个性化感知推送,建设停车诱导发布系统和智慧停车场,以此优化大客流运行组织。”真如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真如城市副中心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邵新杰说。
今年,真如副中心以构建3.31平方公里“小而美、特而强”的数字化海纳小镇为目标,发挥海纳工程院、京东智能城市研究院等研究机构的策源功能,汇聚长三角优质创新资源。
智慧交通正是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大应用”落地的一个重要场景。海纳小镇计划围绕经济、生活、城市治理3个方面,在2024年推出27项具体的智慧应用场景。场景建设将面向企业“揭榜挂帅”,重点突破一批技术优、效果好、复制推广性强的标杆应用场景,以场景牵引技术创新,以技术推动场景拓展,激发数字经济活力。
产城融合初具雏形
今年4月,上海中心城区首个数字广告园区在真如副中心鸿企中心落地开园。
“目前,这一园区已经吸引了100多家数字广告企业新增入驻,也举办了很多场活动。希望在这个楼里面推动数字广告产业集聚发展,把‘上下游’变成‘上下楼’。”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鸿兴介绍。目前,园区集聚了剧星传媒、利欧数字、快手磁力引擎、元隆雅图、飞书深诺等一批行业头部企业,覆盖新媒体平台、MCN机构、整合营销平台等产业链各领域。优质载体空间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普陀区规模以上广告企业实现营收202.21亿元,同比增长29.6%。
值得一提的是,鸿企中心中的“鸿企”,取自“红旗”的谐音,其所在地块即为红旗村。红旗村曾分布着90家印刷厂、207个冷库、16家“四小”场所、9个大型初级集贸市场,1000多个摊位共6万多名流动人口,普陀区用三年时间便彻底清退,同时去除了真如城市副中心发展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