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见沪派江南(五):“滨海港塘”泛横波

2024-05-07 看看新闻

1.jpg

  【编者按】2024年5月1日至5月6日,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栏目每天19:00推出五一特别报道:“域”见沪派江南系列节目。第五期介绍浦东、奉贤地区的“滨海港塘”泛横波。

  上海乡村风貌空间结构“六域”中的“滨海港塘”地貌,主要位于浦东、奉贤东部地区,地势相对高亢,不断外扩新建的海塘线域明清后开挖潮沟。开垦盐田的历史,造就了“纵塘为干、横港为齿梳”的水系肌理。浦东新区川沙新镇的纯新村,藏着“横波”的意象。

2.jpg

  浦东新区川沙新镇纯新村,好几条河流在此自西向东横贯,几乎都以“灶港”命名,背后是上海数千年的海水制盐历史。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田景华介绍:“东西向就是往东边、靠海边,挖了一条横向的,我们说现在叫灶港。然后再垂直在整个造港,做一个纵向的塘,这样把海水再引进来。在两边就是做盐田,然后慢慢的形成了整个灶港盐田地貌。”

  纯新村的母亲河——七灶港,就是这若干横港中的一条。浦东大大小小的村落依水而居也因水而兴。从清朝水利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由制盐形成的独特地貌:东西走向的主河道,似波浪般向前层层推开,而这“波浪”之间留下的是生生不息的聚落延续。

3.jpg

  因海盐生产和运输所需,历史上盐民曾开挖大小河道200多条,横向灶港因河道宽阔延续了生产、航运等主要功能,纵向盐塘就变为服务居民的生活河塘,人们逐水而居,50条河道几乎贯穿纯新村的每一条道路,横波梳状的乡村肌理保留至今。

4.jpg

  年过八旬的王炎昌,至今还留着祖上留下的摇橹,在他记忆中,小时候家家户户出行、运输都离不开船。“当时每户家里都有一艘小船。大的船、小的船出去捞草,出去买东西,出去钆米......到什么地方都是靠这些小船,新娘子也是靠坐船来的。”

  他家的祖屋也引起了规划师们的兴趣,从空中俯瞰,屋子形似米斗、四面围合,更为安全;而双坡绞接的屋顶,则有利于减少受风面积,也方便雨水流下。这就是典型的绞圈房,房子的“庭心”处,还保留着200多年前设计精巧的“排水设施”。

5.jpg

  “别人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中间放个缸,我们上海是属于又有台风又多雨,所以屋檐下过来的水我们要很快时间把它排出去。我们可以看到,在院子最低点设有排水设施,旁边就是河,从这个方向排出去,下面还设有陶管。”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规划院院长,注册城乡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杨崛介绍。

  祖屋里还能看见特殊的“蚌壳窗”,又叫“明瓦窗”。经过打磨的蚌壳,不仅用作装饰、还能反射透光照亮整间堂屋。纯新村村民王德昌回忆说:“我们小时候在这里爬进爬出,这里一抽,这里一开,小的时候顽皮就从这里爬出来。上面这个窗户往上一翻,这个往上一放,它不会掉下来。”

6.jpg

  除了这些本土智慧,发达的水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让纯新村有着别处村落没有的海派风情。七灶老街保留着海派集镇韵味,村里还有一处修建于19世纪的圣心天主教堂,这是浦东现存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天主教堂。规划师刘欢告诉记者,圣心天主教堂属于江南传统的建筑风格和古典哥特式的风格相融合的风貌,目前还在正常使用,具有很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经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调研,纯新村被认为是横波状风貌肌理中,一个最为典型的最小单元切片。未来,这里会在原本乡村肌理上,进一步挖掘其“林水路田宅”融为一体的海派水乡特色。“它整个的空间格局的话可以叫做一水、两宅、三林、四田,是一个非常典型,也非常有特色风貌的村落。”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赖志勇评价。

7.jpg

  如何通过乡村振兴把林地跟水稻资源相融合,把林地的发展也能做出一点特色,纯新村党总支书记夏耀明表示:“比方说通过利用教堂西方的婚礼模式,跟林下的草坪婚礼模式相融合,能把我们现有的资源,林地的资源,包括现有的存量的资源,能带动起来,做出一张会客厅的名片。”

8.jpg

  川沙纯新单元涵盖12个行政村,总面积超过23平方公里,未来规划将充分挖掘盐业文化历史底蕴,营造河港交错原野妙境,同时活化老街、教堂、绞圈房子等历史文化要素,传承古今融合,中西合璧的建筑韵味。

 (来源:看看新闻,新闻透视)

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