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色村落营造进行式——沪派江南六域十二意象之「金山·《新元荷影》」 发布日期:2024-05-13
上海特色村落营造进行式——沪派江南六域十二意象之「金山·《新元荷影》」
2024-05-13 市规划资源局
沪派江南六域十二意象
金山·《新元荷影》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5月11日下午,市规划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鑫带队赴金山区枫泾镇新元村、中洪村荷影荡开展现场踏勘、调研,统筹谋划《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实施行动阶段的工作,保护传承沪派江南水乡特色风貌和乡村传统文化,加快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风貌保护传承样本,更好地统筹城市美与乡村美,构建高质量一体化的城乡景观格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金山区副区长蔡宁、区规划资源局、枫泾镇,市规划资源局有关部门、市规划院等设计团队参加调研。
金山农民画
本次调研的新元风貌单元属于上海乡村风貌空间结构“六域”中的“泾河低地”地貌,“十二意象”中的棋盘风貌区,田、水经纬纵横形成“棋盘式”独特肌理,“圩田”格局完整 ,是农耕时代遗留至今的非常珍贵活标本,也是江南地区人居环境智慧的代表。其中新元村水网经纬纵横,村宅建筑临水呈环状分布,形成“水围村”“村包田”的聚落肌理特征。中洪村素有中国十大魅力乡村之称,金山农民画就起源于此。荷影荡是新元村南部中洪村的一个自然村落,十字水系串联着宛若“四叶”风车的聚落形态,呈现出宅后竹林、河畔野径的乡村画卷。
新元村实景全景鸟瞰图
荷影荡遥感影像图
调研组首先来到新元村,沿环形水系现场踏勘。新元大道东西两侧分别呈现“田包村”和“村包田”的空间肌理特征,丰富的水系将村田与周边的湿地、林带、鱼塘等丰富多样自然资源串联于一体。
新元村空间肌理意象
调研中发现新元村独具特色的空间,棋盘圩田的方格水系转弯处会形成“三水交会的水巷空间”,两侧错落有致的村宅,白墙黑瓦的建筑风貌,构成古朴的江南乡村韵味。
新元村内河道转角及两岸村宅
新元村的河道-村宅-村路-田野交融的乡村肌理独特,呈现出“一水两径、两排房”水宅相依的格局。水环内侧宅屋每家每户有独立菜园,园后村路及路旁的水渠与田野之间形成“宅园路渠田交织”有机的村田界面。
河道-村宅-村路-田野交融的乡村肌理
“一水两径、两排房”水宅相依的格局
村田空间实景照片
新元村内保留的秀才桥和太平桥两座百年古桥,桥面和扶手上布满斑驳的青苔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桥下绿水,桥头大树掩映,形成传统乡村静㴵的公共交往空间。
秀才桥、太平桥照片
新元村3组西范浜有一栋“落戗屋”,房龄已有150多年,是江南水乡旧式农民住宅的代表。两位70多岁的老人从1968年结婚仍居住在这里,传承着民间居住风俗和文化。黑色的大屋顶上六只戗肩向上翘起颇为灵秀,屋面采用滴水瓦与花边瓦,屋顶采用望砖木构做法。村内还有留存的落厍屋、豆腐坊和古树等历史元素,承载着浓郁的乡愁记忆。
新元村“落戗屋”
新元村北侧和东侧有大面积的现状林带、水田、荷塘、鱼塘等,呈现出村湿、水湿、田湿依存的天然湿地水乡意境。
新元村北面和东面的林带、湿地、荷塘景观
结合现场踏勘,调研组认为要挖掘好村内特有的资源要素,通过低干扰、近自然的方式打造若干串联于水环上的节点空间,塑造“鱼翔浅底、四季有绿、水乡花环”最金山沪派江南水乡风貌样板,探索农民致富新典范、乡村振兴新路径。
随后调研组赴中洪村荷影荡自然村落进行现场踏勘,沿着十字水系、河水环绕的岛状聚落走访,宛如风车的四个扇面掩映在农田竹林之中,户户有船,宅河相伴,河湿相依,呈现出古朴自然村落与人、蛙、鱼、虫鸟各类生物和谐静谧的环境风貌。调研组认为后续规划重点是提环境、盘存量、优种植,要用设计师的智慧和责任建筑师的雕刻,对水闸、建筑、埠头、野径、竹林等规划设计和环境提升,突出村水关系,展现村巷肌理,保护乡村秘境。
荷影荡河道空间
荷影荡河畔野径照片
荷影荡河畔竹林空间照片
新元风貌单元是《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实施行动中首个启动试点单元。调研组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一致认为全面推进《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实施行动,一是要尽快建立市区联动、以区为主的组织框架,明确各区各部门职责分工,市、区、街镇(乡)上下协同、密切配合,相关部门责任明确、形成合力,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共同推进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工作。二是要建立 “谋划、策划、规划、刻划、计划”的联动推进机制,搭建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师、估价师等“三师联创”平台,更高质量推进沪派江南特色村落风貌实施建设。三是要凝聚各方力量,早见成效。年底前,聚焦湿地意境营造、沟渠改造等节点性内容深化设计,开展试验示范性建设,力争至2027年末,形成乡村风貌保护传承示范的金山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