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特色村落营造进行式——沪派江南六域十二意象之「崇明·《稻梦新乐》」 发布日期:2024-05-29
上海特色村落营造进行式——沪派江南六域十二意象之「崇明·《稻梦新乐》」
2024-05-29 市规划资源局
为加快推进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行动,保护传承沪派江南水乡特色风貌,5月22日,崇明区召开新村乡沪派江南试点启动会。上海市规划资源局相关部门和单位、崇明区规划资源局、新村乡政府,“三师联创”团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贝依多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Sasaki赴崇明区新村乡开展实地踏勘、调研。
「“长洲白沙石,古镇临江开。茫茫芦苇滩,疏影晚潮来。”」
本次调研的新村乡新乐风貌单元属于上海乡村风貌空间结构“六域”中的“河口沙岛”地貌,“十二意象”中的鱼脊风貌区。数千载的潮涨沙尘,衔珠吐玑,造就了崇明河口沙岛的地貌形态。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与江海较量,通过围垦划分均质的农场,同时为了适应防汛排涝和交通需要,建立西引东排、如鱼脊状的骨干水系,促使崇明北部地区呈现“广袤农田横平竖直、聚落纵横排布依于河渠”的风貌肌理。崇明西北门户的新村乡,海风伴着淤积漫滩边的茫茫芦苇,村庄融于广袤农田中,一派膏腴万顷的壮阔景观,展现出和冈身以西地区的平原溇港、桑基圩田、“小桥流水人家”所不一样的江南气质,蕴藏着与生俱来的江海激荡和从容包容。
新村乡与辽阔长江
伴随着初夏的温热微风,调研组于新卫村麋鹿苑开启踏勘。步入麋鹿苑的一刹那,便可观赏从容立于水中、碧荫满目的落羽杉林,空气清凉而澄净,别有一番静谧韵味,是世界级生态岛自然魅力的绝佳体现。
麋鹿苑水上落羽杉林(左),杉影小道(右)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片森林是上海唯一乃至全国少有的麋鹿种群自然栖息地。上海禹悦水生态资源保护与发展中心的工作者们在这里悉心照料,希望进一步将栖息地发展成麋鹿种群扩散繁殖种源地,探索“三生融合”发展模式,突出新村乡生态优势,努力打造林、田、水、草、鹿、人和谐共生的生态发展格局,展现自然和乡村之间最有机的融洽。
麋鹿苑内原生态自然场景
随后,调研组穿过一望无际的田野,来到新乐村内。映入眼帘的是横贯东西的中心横河,村居和道路沿河道两侧次第展开,水、宅、路三者呈“一”字平行排列,相伴相生,可谓是“水系平直、有序引排、良田万顷、村在堤上"。
新村乡实景鸟瞰图
新村乡村庄“鱼骨”意象图
是什么造就了新村乡独具特色的空间肌理呢?这段故事还得回溯至1968年,由江口、合作、海桥、城东等8个公社联合组成的围垦大军,来到荒无人烟的滩地上,他们胼手胝足、筚路蓝缕,依靠辛勤劳作将沧海变为桑田。新村乡王书记提到,村里曾经参与开荒围垦的老人如今提起那段岁月仍神采奕奕。老辈人艰苦奋斗、敢于开创新天地的垦拓精神根植于新村人的血液之中。
围垦誓师大会(左)、围垦新村大堤(右)(来源:新村乡志)
新村乡农耕图景墙绘
那段不平凡的历史不仅体现在聚落空间格局上。新村乡作为上海最年轻的乡村,其建筑形式在本地“埭头房”和“绞圈房”的传统基础上迭代更新,通常由一间中客堂和两间卧房三个开间组成基本原型,后升级成二层砖瓦楼房,形成“三上三下”的普遍形制。上世纪用于农事生产的横房也转变为生活和休闲空间,不少村居的前院装扮精致,春花盛开。
新村乡街巷及水边村居
走在村中,调研组发现房屋墙面多以水磨石、石材饰面为主,点缀以碎玻璃拼贴出的“囍”字、“燕子”、“仙鹤”等装饰图案,这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民居建筑虽不如江南传统院落风貌突出,但代表了农民建房经济实用的方针,其典型的时代印记价值不可忽视。
新村乡民居典型立面及细部装饰
沿着河上石桥,便可一路漫步至稻米文化中心。据志愿者介绍,新村乡虽然是一个相对“年轻”的乡镇,但不长的历史即是一部上海“稻米史”。如今,新村人对稻米价值的发掘早已不止于种植和加工,而是依托稻米文化,打造“稻1968”品牌,早早探索起了乡村振兴的路径,将“小小一粒米”做出了不同凡响的“大文章”。
水边的稻米文化中心
稻香花舍
调研组在稻米文化中心聆听新村乡与稻米的不解之缘,在米食文化体验中心打卡鲜香入味的稻米咖啡,深入田野听村长讲述春日开耕、丰收节的热闹场景,如今虽还未到插秧季,唯见田边孤树、陌上花开,更让人遥遥期待夏日碧野千里、秋日金黄稻浪的壮阔景象!
新村稻田
烂漫花园(左)、乡野湿地(右)
稻田前的村居彩绘墙面
调研之余,三师团队积极探讨“新村乡、新乐村”这些名字所蕴藏的深厚含义。“新”,意味着“新生活、新契机、新发展”,有关于乡村未来的新尝试都可以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积极探索和求证。“乡”,新村乡作为上海唯二的“乡”建制单元,和“城”、“镇”有着极大的不同,什么是“乡村”、什么是“乡愁”,也许能在这里找到更真实的答案。而“乐”则可以有两层含义,三师团队希望通过规划设计推动实际项目落地,促使本地老百姓能够“乐见其成”,从中感受到获得感与满足感;同时,也希望三师联创成果能够帮助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城市游客真正深入乡村、理解乡村、“乐在新村”,最终转化成为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新村民和新势能,让乡村和城市互相成就、互生共荣。
崇明区新村乡新乐风貌单元是《上海市特色村落风貌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实施行动中的重要试点单元。三师团队认为新村乡对于沪派江南特色风貌的展现和特色内涵的传承,其意义不言而喻。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以保护和传承上海特色乡村传统文化为导向,以营造沪派江南水乡特色风貌和景观意象为目标,凝聚各方力量,建立“谋划、策划、规划、刻划、计划”的联动推进机制,搭建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师、估价师等“三师联创”平台,力争至2027年末,借助乡村振兴力量促进乡村风貌的新呈现、文化故事的新演绎,共绘“新村稻梦踏歌图”,形成乡村风貌保护传承示范的崇明样本。
(供稿:乡村处、沪派江南新村新乐“三师联创”团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贝依多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Sasaki;撰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郑铄、袁海琴、顾姝,贝依多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