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城市・未来空间:上海量子城市创客坊(0.4)开放日行动在复兴岛举办 发布日期:2025-11-21
量子城市・未来空间:上海量子城市创客坊(0.4)开放日行动在复兴岛举办
2025年11月21日 市数城中心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化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上海量子城市建设领域技术创新的部署,2025年11月19日,上海量子城市创客坊(0.4)开放日行动作为2025(第19届)创业周暨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特色专场,在上海市杨浦区复兴岛举办。
上海量子城市创客坊以复兴岛为实验基地,全力探索量子城市建设“0-10-0”贯通的创新路径,开展空间智能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策源试验,着力将复兴岛打造为面向国际人才开放的创新创业岛和未来城市实验场。本次创客坊(0.4)聚焦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前沿探索与未来产业创新孵化,将“融智”与“融资”相结合,推动上海量子城市创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杨浦区人民政府、天使投资及孵化器平台、“上数营”及空间智能治理协会成员单位、各区规划资源局代表参加。
上午聚焦“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前沿探索”,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的深度融合。
活动伊始,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孙珊、杨浦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浩先后为创客坊(0.4)开放日行动致辞。
孙珊副局长指出上海量子城市空间智能建设将以复兴岛为“核爆点”,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时空创新平台,打造国际创新创业岛。结合量子城市建设,推动规划设计、时空信息行业转型发展,筑牢创新基础;围绕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研发,孵化时空创新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以集成式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为牵引,赋能城市安全、智能运维、数字生活、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发展,打造创新生态。
王浩副区长强调杨浦区将继续推动复兴岛规划开发建设,并结合全球创业周等高能级活动资源,孵化和导入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产业项目和创业团队,承接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功能,努力让昔日的“留白岛”加速蝶变为黄浦江上最耀眼的“顶流岛”。

主旨报告环节,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庄澜系统介绍了以“量子城市”空间智能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范式。一是着力开展核心攻关,探索城市空间治理从一维到多维的数据升级和模型能力升级,打好大模型的建设基础,使大模型具备城市空间治理全领域专业知识;二是积极推进场景应用,面向规划资源、政府治理、社会共创三大领域,以引领示范的应用场景为先导,开发优质、安全、可靠的产品体系。三是不断夯实基地实验,探索复兴岛战略空间有机更新和科创策源功能耦合共生的一体化模式,构建复兴岛未来城市实验区、创新创业和人才集聚区、时空智能创新先行区。最后,诚邀各领域创新团队基于“量子城市A星”空间底板拓展多领域应用场景,共同突破空间智能模型关键技术。
随后,4位专家学者结合量子科技前沿发展及其在城市治理中的创新探索,进行了主题分享:北京量子院杨仁福解读了量子传感技术及其应用。利用能级跃迁、相干叠加、量子纠缠等量子特性,量子传感技术在测量准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等方面实现了数量级提升,将为城市空间治理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商汤科技鲁琲展示了云宇星空大模型的能力构建矩阵。从行业知识增强、多模态融合到空间智能技术攻关,云宇星空大模型正在系统构建“问不倒、能调图、会统计、会识图、会写作”能力矩阵,以具备规划资源领域专业化知识理解、思维逻辑、调度推理与智能决策的全链路能力。构力科技张永炜分享了从多源数据到标准化建筑空间米料智能生成的完整技术路径。经过多源数据采集、智能解析与空间拓扑重建等关键技术环节,原始建筑信息可转化为高精度参数化数据模型,运用数据标准、米料生产与米料应用的生产工具链,将确保数据在全生命周期中保持一致性、可扩展性与可推理性。清华大学张轩介绍了创域大模型的研创思路。基于“表征-隐空间语义-文字描述”的认知链条,帮助大模型学习理解城市规划中的物理性能,不断优化三维城市空间智能设计与方案生成能力。

云宇星空大模型能力构建

建筑米料——室内环境语义分割
下午聚焦“量子城市未来产业创新孵化”,以复兴岛为试验场,通过成果路演和展示,探索技术孵化与产业融合的路径,推动量子城市创新场景实践落地。
首先是量子城市创新场景成果板块。市规划资源局青年骨干茆昕明、沈彬带来了一款聚焦闲置空间高效盘活的分时利用交易平台——“空间闲鱼”。基于量子城市对空间的动态感知分析能力,“空间闲鱼”将智感识别空间忙闲、智能调节匹配供需、智慧赋能空间转换,实现灵活分时出租与高效流转,让闲置空间焕发新价值。现代院温南南展示了“复兴智塔”设想。以打造“复兴岛元世界第一门户”为目标,“复兴智塔”1.0将汇聚政府、企业与内容创作者,提供沉浸式政策传递与企业线上定制化虚拟展示场景服务,打造量子城市面向未来、可持续增长的发布台、分享塔。市数城中心马梦媛带来了“骑迹悦城”路演。以智能路线定制、3D虚实互动与智慧空间分析为核心功能,为市民提供从“阅读”向“悦城”升级的沉浸式慢行体验。清华大学高歌推介了“申银智联”场景。构建分层到间的商业综合体数字消费空间底座,融合银联、商管、政府数据,智能生成商户数字画像,辅助消费券精准投放。复瞰科技赵璐展示了“超眼智感”。突破传统单目镜头“远距监测与广域覆盖”的技术瓶颈,可提供大场景、低延迟的超高清智能感知方案,以宏大观精微。

复兴智塔——核心功能空间落位

骑迹悦城——街道空间运行状态识别
路演之后,创客坊(0.4)特别邀请了凯辉创新合伙人马俊、接力资本合伙人金添、九盈投资合伙人周朝明、交信信息投资部副总李荣优、纳川资本投资总监吴忌进行点评。专家对创新场景整体创意给予积极评价,并对项目从构想走向落地实施提出了关键建议:一是方案应贴合真实需求,技术创新要真正服务于本土场景与市民痛点,实现数字技术与生活体验的有机融合。如“申银智联”目前主要面向大商业综合体,未来可更多衔接小商户和小微企业;“骑迹悦城”选取武康路等狭窄街区,建议利用AI引导步行路线,更贴合游客的实际观光与消费需求。二是平衡技术前沿与成本风险,在追求超清感知和海量运算的同时,需审慎评估存储成本及隐私安全问题。如“超眼知感”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三是完善商业运营模式,构建多方协同的生态系统。如“空间闲鱼”可借鉴Airbnb模式,整合二房东、清洁服务等资源,形成全链条生态,探索可持续的实施路径。

下半场的第二个板块为复兴岛规划及全球设计大赛成果路演。清华院上海分院沈璐以“从机械领土到创客热岛”解读了复兴岛规划设计,聚焦科技创新、数智赋能,充分利用岛上富集的存量空间资源,按照“低成本、快创新、开放式、超活力、自生长”的理念,吸引全球的创新创业者与机构上岛汇聚、展业,共同打造国际创新创业岛。阿里云陈怡星介绍了复兴岛设计大赛的未来孵化实验,构建创新实验场,孵化“创想苹果树”,让科技、艺术、设计在真实城市场景中自由碰撞、深度融合。
随后,4组复兴岛全球设计大赛的优秀团队代表展示了全球创意与本土实践的精彩融合:杭州未止团队的《复兴岛人机友好示范区导则》搭建“通用无障碍”物理基座、“空间运营智能平台”数字基座以及“复兴岛认证体系”运营规则,实现复兴岛人机友好未来城市示范区。一六零二建筑团队的后浪吊装工厂对复兴岛保留吊装进行功能转译,把硬核的工业语言转化为柔软的人文叙事,构建出一个融合机械美学,自然力与青年文化的诗意空间。现代院团队的创意方案“浮岛纪”,以复兴岛为舞台,通过情绪感知、场景匹配和虚实联动,将个体情感转化为公共资源,构建“共生城市系统”。上大建筑设计院团队的“世界科学人营地”用不确定坐标的营地形态回应科学创新场景,以科学旅居的方式吸引世界科学人汇聚复兴岛。

复兴岛人机友好示范区导则

后浪吊装工厂

浮岛纪

世界科学人营地
专家对复兴岛规划设计表示关注,并提出以下关键发展思路,一是持续推动复兴岛全球设计大赛,为复兴岛的规划和建设不断注入新理念、新创意。二是建议采取“文化引领、业态融合”的发展路径,借鉴“上生新所”经验,构建“文化—消费—社交—办公”的递进发展逻辑,避免仅依赖办公功能导致人气不足。三是强化IP主题营造,建议杨浦区依托二次元文化优势,塑造公众对复兴岛的共识,打造世界级二次元基地。
本次创客坊(0.4)开放日行动搭建了跨界交流、成果展示、创新孵化的优质平台,既展现了量子城市建设的前沿探索,也展示了一批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的场景成果。未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持续携手各方力量,以“干字当头、奋力一跳”的精气神,推动量子科技与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完善创新孵化生态,推动更多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为上海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