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案解读】“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4-05-28
【草案解读】“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
2024-05-28 浦东2035
近日,由浦东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浦东新区规划管理事务中心支持的“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在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顺利举行。
与会专家围绕“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伍江
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为什么东方枢纽可以定位这么高?就是因为整个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格局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中国自己的市场、自己的需求也在增加。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际大循环和巨大的国内内循环两者加在一起,东方枢纽其实正好就是这两个大循环的交接点,这个点有很大的作用。
东方枢纽的建设虽然源起于一个交通节点,但规划却涉及多个城市功能,包括产业和住宅、商务区、公共空间和生态功能等。这个地区将来会是浦东开发开放的又一个重要标志,通过对其布局的探索和实践,最后还能反哺给上海整个城市能级的提升上。
目前东方枢纽的辐射范围还可以再拓展,特别是应该加强向北和陆家嘴、张江、金桥,向南和临港的一体化。与此同时,强化城市服务功能。要努力把东方枢纽及周边区域建设成上海城市公共服务的高地。这样才能把全世界的人、钱、物更进一步集中过来。
唐子来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伴随着东方枢纽的建设,外界正在持续讨论浦东和虹桥的关系。浦东和虹桥是两翼,要两翼齐飞,更要看到两翼的差异。一个链接世界,一个盘活腹地。未来,不论是通过高铁或其他运输形式,一定要做好这两者之间的衔接,才能够真正实现内外双循环的高效协同。
孙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
17年间虹桥开发的内在逻辑,实际上对今天的东方枢纽建设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东方枢纽建设要平衡好区域逻辑、交通逻辑、城市逻辑三组关系。今天长三角地区,大量优质产品希望能够找到国际市场,迫切需要一个链接外部的新节点。东方枢纽的建设要放在长三角各城市产业体系之下,思考怎么融入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这样才能做更符合市场逻辑的事情。
陈小鸿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
东方枢纽将给浦东铁路带来重大突破,这个枢纽不仅是一个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这种交通功能可以成为浦东再发展,甚至是上海在我国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引擎。向西,枢纽与整个上海、长三角连接;向北跃过长江;向南跃过杭州湾;一江一湾的突破将对整个地区的持续发展带来价值。
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远景下看待东方枢纽规划建设。服务新质生产力,要求我们的规划一定要有调整的柔性和实施的包容性。不是说图画了以后就不能动了,要有未来容纳产业的可能,有接入其他端口的机会,东方枢纽建设必须算经济大帐。
张勇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长
规划中要有具体的产业地块考虑和布局。目前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在生物医药、民用航空、高端装备方面有基础。建议一定要构建一个高水平、复合型的产业体系。包括要考虑布局一些未来产业,如新材料、储能、合成生物、免税经济、医美经济等。
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也将为未来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未来不仅是增加客流量,也有助于解决江海陆空铁联运中的瓶颈,促进产业联动,推动先行先试,在人员和货物出入境方面能够体现出政策价值和政策优势。
匡晓明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公示的专项规划里,连通性思维、生态型骨架和创新性体系是三个亮点。把枢纽周边相对碎片化的空间关联起来,整合浦东的地方特色形成一个生态网络,并把新质生产力放进去,让人印象深刻。下一阶段,需要继续从站城联动、活力引导和生态低碳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通过场景营城、文旅产业布局等手段,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也吸引新质生产力到这里落地。
葛海瑛
株式会社日本设计中国区总经理
东方枢纽聚焦到核心区,不仅仅是要突破空间的融合,还要把它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连接,才可能实现人、枢纽和城市的共生共创。东方枢纽核心区,包括站前区和站本体,我们要以人为中心来思考它的动线和空间,希望它能够真正吸引市民到访,跳出其交通枢纽的单一形象,真正成为一个亲民的、深入人心的城市活动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