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论坛】波特兰模式:三十年的实践 发布日期:2024-01-08
【主论坛】波特兰模式:三十年的实践
查理·赫尔斯
Charles Hales,与中国有着深厚友谊,在本届大都市规划国际咨询会上介绍了波特兰市三十年的发展实践历程,总结并提出了“波特兰模式”,并分享了中国美丽园林设计在波特兰的成功故事,以及自己与中国交织的珍贵回忆。
图1 Charles介绍苏州与波特兰“姐妹城市”历史渊源
合作与核心价值理念
Charles首先回顾了波特兰这座位于旧金山和西雅图之间的城市在20世纪的发展历程。该市初期对个人出行方式未加以引导,形成过度依赖私人汽车的错误发展方向,导致市中心60%区域沦为停车场,失去了城市街区应有的功能。但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后,波特兰已经从历史上不合理的发展模式中恢复过来。这段历程一定程度反映了全球范围内的泛汽车化现象,尤其在美国。
图2 波特兰主要通勤方式的改变历程
Charles认为,尽管存在竞争,但波特兰与中国的核心价值是合作。通过波特兰中心城区去停车场化的实践案例可以看出,通过建立城市核心价值理念,与利益相关方合作开展城市更新,城市核心区的面貌可以得到恢复并改进,他希望这种合作与共同的核心价值能够在全世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图3 波特兰核心区的演变
波特兰模式:控制城市增长边界
Charles在演讲中提出,波特兰模式首先在于对城市增长边界的控制,通过确定城市增长边界和核心区域,明确中心和走廊,建立不同于美国传统模式的发展理念,着重于在核心区域创造15-20分钟内能够覆盖城市关键区域的便利性,提倡行人友好型的慢行系统出行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意味着规划的思路,更是一种对城市发展方式的深刻思考。
城市再开发与公共交通
Charles强调了对城市内部区域的再开发,特别是高密度人口区域,开发的重点应放在公共交通上。他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将老工厂改建成为TOD发展区域,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并打造多功能居住区。该案例不仅反映了城市再开发的潜力,也突显了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图5 在城市核心区域进行集约式TOD发展实践
他提到边界郊区,对于保证生活质量、可持续性和方便行人的重要性,并指出这种原则在整个泛区域内已得到实施。这种全面性的规划考量,对城市整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波特兰经验与未来挑战
Charles认为波特兰成功的规划经验在于及时改正错误、广泛建立合作、明确目标原则与持续优化公共交通。他鼓励不断集成城市基础数据,积极尝试开展新项目,以此促进城市规划的持续发展。这种经验不仅是对波特兰,也是对其他城市的有益借鉴。
Charles还提及波特兰仍面临着住房昂贵、政治暴力、流浪汉和毒品等问题。然而,他认为目前的短期危机能够克服,波特兰仍将继续努力成为更加伟大的城市,他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信心,并期待解决这些问题与挑战。
图6 波特兰市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结语:城市规划的全球意义
Charles对于波特兰模式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应用感到乐观,并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模式帮助全球城市规划建设。他强调变革的可能性,适宜的城市建设理念,并倡导通过合作创造更好的城市环境。这种全球意义的思考,展现了波特兰模式的普适性和可行性。
在波特兰这个城市,Charles看到了成功的实践,也看到了未来的潜力。他的演讲不仅是对波特兰的赞美,更是对城市规划和全球城市发展的一种呼吁。他强调合作、规划、创新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波特兰的建议,也是对全球城市发展的启示。
专家简介
Charles Hales,HDR高级副总裁、项目顾问,原波特兰市长。作为城市环境开发领域的权威,曾在美国和加拿大主持制定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区域重建规划、社区规划以及基础设施转型等项目,不仅在建立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以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和公共交通导向型开发方面颇有建树,并且在公共政策和行政管理领域拥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