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开始实施

2021-07-09 自然资源部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推荐性行业标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自2021年6月18日起实施。

《规程》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科学简明可操作性,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实时监测、定期评估、动态维护制度,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以下简称“城市体检评估”),有助于及时揭示城市空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建设安全韧性、绿色低碳、开放协调、创新智慧、包容共享并独具魅力的美好城市。

《规程》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的定义,即:按照“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方式,对城市发展阶段特征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效果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价,是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有效性的重要工具,分为年度体检和五年评估。《规程》还明确了工作原则、工作组织、工作流程、时间安排、内容及要求等。

具体来看,《规程》从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维度设置6个一级类别,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划分为23个二级类别。其中基本指标33项,是各个城市进行体检评估时必须要选用的。还有89项推荐指标,各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和重点任务选择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规程》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人民城市”作为体检评估工作首要原则,围绕“宜业、宜居、宜乐、宜游”,从老百姓日常最基本的需求出发,设置了多个反映社区安全、医疗、教育、养老、文化、体育、商服、公园等设施覆盖情况的指标,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每万人拥有幼儿园班数”“社区小学步行10分钟覆盖率”“社区中学步行15分钟覆盖率”“社区养老设施步行5分钟覆盖率”“菜市场(生鲜超市)步行10分钟覆盖率”“足球场地设施步行15分钟覆盖率”等,旨在通过城市体检评估,推动人民群众身边问题得到解决,为老百姓办实事。

《规程》适用于全国设市城市,非设市县城可参照使用。

人民城市人民评——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

日前《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已通过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正式对外发布。城市体检评估是自然资源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决策部署,推进国家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工作。《规程》发布,统一了全国城市体检评估指标及内涵、算法等,以标准化助推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在全国务实落地、走向完善。

自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印发以来,自然资源部就按照“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定期评估制度”的明确要求,大力探索建立城市体检评估制度。《规程》正是在2019年以来多轮试点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有大量的实践支撑。

评估指标体系是《规程》的核心,从安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6个维度进行设置,涵盖生态、生产、生活等方面。其中基本指标33项,是各个城市进行体检评估时必须要选用的。还有89项推荐指标,各城市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阶段和重点任务选择使用。这一指标体系的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同时,着力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推动人民城市建设。指标的设计坚持从实际出发,力求科学、简明、可操作。

城市体检评估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统一底板,整合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基础测绘、航遥影像等国土空间现状数据以及各类自然资源管理数据,有着丰富可靠的数据基础和技术平台优势。在实践中,城市体检评估工作,将与党中央赋予自然资源部的“两统一”职责涉及的空间规划、确权登记、用地用海、执法督察等工作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规划动态调整完善,让“多规合一”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资源部号召全系统将城市体检评估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在体检评估体系中尤为注重突出“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等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相关指标,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每万人拥有幼儿园班数”等,将推动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经过城市体检评估,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国土空间治理水平的提升、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空间品质,实实在在提高获得感。

体检是必要手段,从“治病疗伤”到“强身健体”才是目的。城市体检评估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出发,其目标是“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环节”,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和实施监管机制。以这一机制助推人民城市建设,让城市更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终建成安全韧性、绿色低碳、开放协调、创新智慧、包容共享且独具魅力的美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