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游】何为“年轻态”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奉贤这个街道告诉你答案!

TA很“新”,成立于2016年;

TA很“潮”,咖啡指数、梦想街景、椅子街道,都跟TA有关;

TA很"young",15.51平方公里,拥有8.7万人口的TA,45岁以下年轻人占66%。

如何打造成为“青年之城”“青春之城”“未来之城”,如何建设前卫、时尚、有活力的生活圈,让青年人感受到“魔方奉浦”的小小翻转就有大大惊喜?三个案例为你诠释何为“年轻态、更出彩”的奉浦街道15分钟社区生活圈。

01 “坐得下”:优化公共空间创意座椅,让15分钟生活圈多1分亲近

打造“可以坐下来的城市”是细微之处窥见城市服务和人性化的方式

“百椅漂流行动”

在市郊地区,城市蔓延现象明显,道路过宽、公共座椅偏少、步行环境不佳。在本轮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调研期间,奉浦街道跟市民了解过街区漫游、公共座椅的情况。结果发现,居民普遍反映居住区、街区都缺少公共座椅,也有市民反映有的街区座椅没有让人想坐下来的欲望、快递小哥希望在外卖等候区能够有片刻坐下来的时间。

集合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群体设计座椅

为了解决不同市民在城市中“不得坐”、“不想坐”、“没空坐”等问题,奉浦街道发起了百椅漂流行动,以百椅艺术展作为媒介,成立面向市民、社区、校园和企业的参与式工作坊。过程当中,外卖小哥设计了在店家门口可以和同事们一起坐下来等待外卖的椅子;环卫工人设计了材料非常舒适的躺椅;沿街商户在店铺等待区设计了吸引人流的酷炫座椅;青少年则带着丰富的想象力,设计了为爷爷遮风挡雨且配有拐杖的座椅;特为社区设计的月亮座椅……

百合苑篮球场的座椅

韩村路艺术街区上有趣的座椅

汇贤居委青年会客厅里的座椅

奉浦街边咖啡小馆的座椅

从四季生态园中的“唐顿庄园”到“网红”韩村路,一把把造型各异、极具趣味的椅子,漂流进居民群众身边的街区、居民区。韩村路快乐上学路可以“坐下来”;韩谊路蛙蛙乐园可以“坐下来”感受自然;每个居委的庭心小院都可以“坐下来”,例如紧邻君望为民服务中心的昆虫小站可以坐下来学习;百合苑充满街头元素的篮球场可以“坐下来”休息;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逛逛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主题展,亦或到“豆子计划”咖啡空间喝上一杯,也可以“坐下来”放松心情。

韩村路口外卖小哥休憩区域

一把椅子,就是一个微空间,是能体现城市温度的微设施,富有城市服务功能,也承载了城市对市民的关怀。推动设计创意落地为城市家具,让“椅子街道”更加摩登、更加艺术、更加人文,也是在不断地吸引年轻人能走进社区、漫步在艺术街区。“坐下来“是一种生活方式,让我们在奔波的间隙停一停,用休整好的心态去迎接更好的明天。

02“有看头”:沉浸式融入文化艺术,让15分钟生活圈多1分魅力

将公共艺术融入城市发展是城市生活更有品质的呈现方式

家门口的“社区博物馆”

作为奉贤区“最像街道”的奉浦街道,基本达到了15分钟步行的范围内即可享受“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社区生活圈,特别是航南公路以南片区已经达到了“10分钟社区生活圈”。但在社区功能建设日益完善的同时,社区美好生活圈里值得拥有更高层次的供给。奉浦的青年们也希望像市中心一样在社区里能“喝着咖啡嘎讪胡,踩着高跟看展览”。

居民家门口的科技体验馆

公共艺术疏离又亲和的性质吸引着城市居民的参与和共享,公共空间也因艺术介入而经历着从展示到互动再到共生的嬗变。因此,本轮规划中我们也更多的考虑了第16分钟艺术生活圈,让我们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多1分艺术,努力打造富有人情味、体现高颜值、增强便利性、提升吸引力、洋溢文化味的公共空间。

百椅艺术展

世界城市日在奉浦四季生态园展览,主要展出奉浦几百名儿童所绘制的座椅畅想图,通过户外座椅作为展具,它们被印制在由毛巾制作而成的椅背上,让参展的人们可以近距离了解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这些椅子要么充满科幻,或者风趣幽默,亦或融入社区环境,充分表达了这些孩子对未来社区椅子公园的畅想。展览结束后,第一批作品已经在奉浦街道韩村路·;快乐上学路落地。

百椅艺术展现场

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主题展

8月,“魔方奉浦”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三年行动正式向社会大众公布。同时,为了让在地居民能更直观的了解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丰富内容,街道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设置沉浸式主题展,让居民朋友在享受打卡乐趣的同时,了解我们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内容。同时开展限时快闪活动并邀请在地居民参加主题沙龙讨论,共同渐进式推进“魔方奉浦”的建设,让人人都能成为社区参与者。

主题展现场

艺术墙绘

墙绘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微更新”。微更新,展现人文情怀。奉浦街道持续推进用创意墙绘的微小改变,提升区域的人文艺术气息。通过明艳色彩的运用,改变街区沉闷的气息,让街区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焕发活力。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走进街区、公园,到韩村路、浦南运河拍照打卡。

运河路墙绘

03 “可以玩”:公众参与式社区营造,让15分钟生活圈多1分参与

居民投入到社区自治中是人民与城市共建共荣精细化运营的体现

”椅子花园“

奉浦街道现有住宅小区45个,2005年以前建成的小区占比53%。老旧小区物业收费标准低,自然绿化品质也不高。因此,街道也引进了市区可复制的优秀案例“社区花园”。小区中拿出一块闲置公共绿地空间,让在地居民自行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

一次小小的规划,不仅盘活了小区的闲置资源,还凝聚了人心,形成了良好的社区风气,这应该就是社区治理的核心要义。更值得一说的是这项活动也深得青年社区规划师的喜欢,社区花园建设也像是《模拟城市》游戏现实版的实践,青年人愿意规划建设家门口的花园。

陈湾社区“桃花园”

通过开展包括规划设计与花园种植理论、社区花园大巴微研旅、丰富的种植实践、花园小品装置设计营造、自然生态的土壤堆肥分享与花园科普标识设计等等一系列活动。目前完成了一期400多平米的花园改造,二期改造已开始营建,共建共享这场花园盛宴。

小区居民完成花园建设后合影

乐康苑“星星花园”

在乐康苑小区的中心位置有一条充满活力的“水之灵”,是由这些废旧物品组成。在这里,通过社区居民形成自治力量,打造设计出了以“废物利用及园艺、自然等”为主的“星星花园”。星星花园体现“互动”“认知”“科普”“疗愈”“游戏”“园艺”“自然”“耕作”的氛围。

废旧CD等物品回收搭建的“水之灵”

韩谊路“蛙蛙乐园”

在景怡佳苑和聚贤煌都居民区之间的韩谊路上,“蛙蛙乐园”坐落于此。由3块约100平方米的场地组成,通过居民、志愿者、社区力量等多元力量根据社区花园营造和自然科普活动分阶段进行营建过程,包括道路基建、居民和儿童使用功能性设施营造、花园观赏性景观营造等。通过多元力量共治,合力提升家园环境。

周边居民儿童在“蛙蛙乐园”游玩

奉浦街道在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基础上,继续科学设计“超前1分钟”,赋予15分钟生活圈“16分”的全新内涵。16分寓意16分音符,代表了速度、颗粒感和技术,象征着奉贤的青春涌动、活力无限;多出来的1分钟,也是对新城快建设的慢思考,鼓励青年在生活圈里,去欣赏城市的美、思考城市的生长、感受城市的温度。

(来源:上海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