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未来的美丽乡村什么样?来浦东,打卡“乡村社区生活圈”~

2021年底,《上海市乡村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正式在浦东新区发布,引导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乡村社区共同体。乘着东风,在浦东大大小小的乡村,新近形成的“圈”将如何深耕发展,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质?

一、服务村民也面向游客,乡村社区生活圈需“量体裁衣”

社区生活圈,在乡村如何描画呢?浦东新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注册规划师赵波指出:“先把人的场景想清楚以后,再因地制宜匹配空间资源,才能‘量身定制’乡村社区生活圈。”

图片1.png

对此,惠南镇海沈村进行了探索。海沈村是地铁直达村,也是两届场地自行车奥运冠军钟天使的家乡。从区位上看,海沈村和附近的桥北村、远东村,可以实现三村联动。“桥北-海沈-远东”骑行线路应运而生,并统筹配置空间资源,涵盖行政服务、文化休闲、医疗卫生等领域。

图片2.jpg

海沈村的社区生活圈建设,不仅服务于村民,还面向所有游客。通过引入乡村规划师、乡村设计师、乡村运营师以及乡村创客,打造出“十二工坊”生活业态,形成了具有独特文艺气息的“乡村文化圈”。

图片2.jpg

“80后”阮林芳被称为上海版“李子柒”,在外工作多年的她选择回到家乡创业,从逃离农村到向往农村,越来越多的“阮林芳们”正回归农村,成为生活圈中新的成员。

二、解决需求也盘活资源,打造农村人才公寓“样板房”

从时间尺度上看,乡村的流动性、成长性比城市更强。“未来,城市承载的部分功能可能会被转移到乡村。”赵波表示,打造乡村社区生活圈还需要结合发展方向,引导差异化设施配置。

结合《导则》,张江镇新丰村也有自己的实践。早几年,这里的宅基地出租处于无序的流动状态。与此同时,在张江科学城工作的年轻人由于单位附近租房缺口较大,“职住分离”矛盾长期存在。

图片2.jpg

考虑到新丰村和张江科学城距离较近,张江镇决定租赁一批农民闲置的宅基地房屋,用来打造农村人才公寓“样板房”。

图片2.jpg

原先闲置的宅基地经过统一装修管理,兼具居住、学习、休闲、娱乐等功能。科学园区与乡村人文也在互动共融、互促共进。感受到“第二故乡”温暖的年轻人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为乡村振兴、美丽庭院、河道治理等出谋划策。

三、升级产业也便利生活,知名农企首店开进乡村

打造乡村社区生活圈也会遇到“新烦恼”。乡村特色如何聚焦?乡村产业如何升级?《导则》给出了解答,引导乡村在传统生产上引入现代化作业,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农民灵活就业。

图片2.jpg

依托在地龙头企业,撬动乡村产业振兴,宣桥镇腰路村尝到了甜头。腰路村距离上海野生动物园3公里、距离迪士尼乐园8公里,正好是浦东的“腰部”位置,便捷的交通环境引得龙头农企在此落地,也让村内的蔬菜产业集成了AI、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生产效能全面提升。

图片2.jpg

这家农企还在腰路村开出两家门店。一家是生鲜超市,肉、鱼、菜、水果、日用品等应有尽有,全方位解决村民日常需求。另一家是该企业餐饮届的全国首店。从田头到餐桌,未来将也有更多企业选择把店铺开进乡村,探索更安全绿色新鲜的品牌力量。

腰路村还改建了为老服务点和便民服务点,承载助餐、日间照护、文化活动等多项功能。如今,位于腰路村的五丰路也真正从一条乡村小路,变成了一条有商店、有餐馆,改变村民生活方式的村级“CBD”。

(来源:浦东新区规划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