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八):人文风貌

  2024-02-01 市规划资源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十二届市委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要求,推进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上海市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联合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和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组织开展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优秀案例评选工作。本次评选包括“温馨家园、睦邻驿站、活力空间、漫步绿道、共享街区、烟火集市、艺术角落、人文风貌、美丽乡村、治理创新"等十个赛道,通过专家评审,评选出81项创新创意、优秀组织案例;通过网络公开投票,选出最喜爱的37个优秀案例。本次优秀案例评选,是上海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的阶段性总结,也是对参与生活圈行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建设者的鼓励和肯定,为未来持续开展生活圈行动提供了示范样板。

  本篇将介绍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文风貌”优秀案例。

1.jpg

  “人文风貌”优秀案例名单

2.jpg

  优秀案例代表合影

3.jpg

  杨浦区228街坊更新项目

  所在街镇: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

  组织者:上海市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长白新村街道办事处、上海杨浦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者: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社区规划师李彦伯、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社区规划师黄怡、上海安墨吉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王林教授团队

  运营者: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长白新村街道办事处、上海创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jpg

  228街坊入口

  228街坊是上海市首批12个城市更新示范项目之一。作为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工人新村”,既承载着上海现存唯一成套“两万户”的深厚历史底蕴,又被赋予了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的崭新使命。本项目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为抓手,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旨在打造集人才公寓、熊猫饭堂、上海工人新村展示馆、党群服务中心、运动健康中心等公共服务,阳普邻里、社区工坊、儿童艺术中心等便民商业服务与社区商业为一体的家门口“五宜”好去处。

  2023年9月正式开放后,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喜爱和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获2023年联合国人居奖国内唯一提名。

5.png

  普陀区长寿路街道鸿寿坊

  所在街镇:普陀区长寿路街道

  组织者: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长寿路街道办事处、上海市普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设计者:瑞安建筑有限公司、Plus8Consulting

  运营者:瑞安新天地(上海)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6.jpg

  鸿寿坊食集内部空间

  鸿寿坊由普陀区同瑞安集团合作开发,于2023年10月建成并开放,其中商业和市集规模1.5万方,营造出家门口的“理想的附近”。

  建设和运营品质俱佳。鸿寿坊由瑞安房地产开发、瑞安新天地打造,形成融合历史建筑保护手法、亲民化与品质感兼具的业态融合、商社联动的党群和海外人才服务阵地于一体的商业集市,塑造“精致烟火气”的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新范式。

  人气和流量两翼齐飞。首批60余个品牌,包括51个上海或区域首店。开业第一周客流就达70万,营业额破千万,自开业以来至今持续位列上海热门商场第一名。同时,多样化的文体活动吸引周边居民超万人。

  推广和示范效应明显。鸿寿坊开合有致的里弄商业空间、小而精的运营理念和“善治理”的街社联动党建模式具有很好推广意义,目前一街之隔的统益里项目正参照类似模式加紧建设,打造交相辉映的长寿商圈。

  黄浦区金缮南昌路街区

  所在街镇: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

  组织者:上海市黄浦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瑞金二路街道办事处、上海永业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者: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7.jpg

  南昌路口袋公园改造

  在南昌路街区综合改造中,瑞金二路街道会同区绿容局、区房管局、永业集团等部门,立足历史风貌保护,实现沿街面风貌、历史建筑修缮、居民住区更新同步推进。在围墙外,通过对街区视觉观感重新设计,增补墙面绿化,增加街道半开放式公共活动空间,并配合人行道翻新、地砖设计,南昌路168口袋公园、泰戈尔阅读花园等嵌入式社区花园等更新内容,结合艺术化设计,街区面貌焕然一新;在围墙内,开展房屋大修,集中拆除违章搭建的同时,推进适老化改造,恢复经典黄浦历史住区风貌,让历史街区焕发百年光彩。

  街道空间硬实力和艺术文化软实力相提并重。持续开展转角遇到音乐、走读瑞金、街区共运计划等品牌项目,以缤纷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把南昌路街区变为市民、游客心生向往的魅力人文驿站。

8.png

  杨浦区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更新项目

  所在街镇:杨浦区定海路街道

  组织者:上海市杨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杨浦滨江综合开发管理指挥部办公室、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定海路街道办事处

  设计者: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作设计工作室

  运营者:上海杨浦滨江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9.png

  杨树浦驿站

  从封闭的“闲人免入”的生产岸线,向文化、生态、共享的生活性滨水开放空间转型,修复燃煤造成的生态污染,塑造电厂的场所精神,嵌入城市律动的滨水公共空间。

  项目实现滨水慢行道贯通,并把多处工业遗存改造成为休闲活动场所,如“转运站”改造而成的“定海街道党群服务驿站”、“煤斗亭”、“净水池咖啡厅”等,充分回应了周边社区的功能诉求,实现“还江于民”。

 黄浦区江阴-顺天村地区社区更新方案设计

  所在街镇: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

  组织者:上海市黄浦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上海市黄浦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区精细化办)、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

  设计者: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运营者: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南京东路街道办事处、上海市黄浦区绿化管理所、上海端正公房有限公司

10.jpg

  黄浦区重庆北路小区公共空间美化

  项目将极具历史人文色彩的江阴路和威海路作为主线,优化居民生活空间,提升街区品质,打造江阴-威海路海派历史文化形象节点。

  徐汇区衡复风貌区历史街区系列空间介入

  所在街镇:徐汇区天平路街道、湖南街道

  组织者: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天平路街道办事处、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湖南路街道办事处

  设计者:上海瞻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1.jpg

  徐汇区衡复风貌区天平路街道高安路一小弄口花园

  对历史建筑中的多数小商业空间,平衡了风貌与“烟火气”之间的关系。对历史街区中特色巷弄空间,重点梳理了不同界面的历史风貌并如实展现。对历史街区中的市政基础设施,结合了风貌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将这些设施与景观元素结合,和谐地植入历史街区中。对历史街区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对历史建筑新功能的注入加以丰富,并梳理状态欠佳的历史建筑加以完善。

  虹口区欧阳路文化活动街提升工程(同时获公众投票“传播示范奖”)

  所在街镇:虹口区欧阳路街道

  组织者:上海市虹口区欧阳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设计者:上海希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运营者:上海芯书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12.jpg

  虹口区欧阳路文化活动街时光走廊主题雕塑

  通过主题雕塑、口袋绿地、墙绘故事、实体博物集、艺术灯光秀等形式,将欧阳路打造成“城市文化实景艺术空间”。

  松江区云间粮仓文创园(同时获公众投票“匠心创意奖”)

  所在街镇:松江区中山街道

  组织者: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中山街道办事处

  设计者:上海云间粮仓投资有限公司

  运营者:上海云间粮仓投资有限公司

13.jpg

  松江区云间粮仓文创园漫心酒店墙体艺术彩绘

  云间粮仓遵循修旧如旧理念,借助历史中轴线、涂鸦艺术、雕塑装置、语音导览、百余处摄影打卡点,实现历史与现实、人与建筑景观间的对话。定位“科创+文创+体创”,汇聚艺术空间、演艺剧场、体育场馆、零售购物、时尚餐饮、酒店民宿等业态,举办展览展示、演艺演出、讲座沙龙、文创市集、体育赛事等活动,实现“文、商、旅、体、娱、展”六业互动、“园区、社区、商区、景区、校区”五区联动。

14.png

  浦东新区高行镇周家嘴隧道门户城市景观提升

  奖项:人民满意奖

  所在街镇:浦东新区高行镇

  组织者: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行镇人民政府

  设计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运营者: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行镇人民政府

15.jpg

  周家嘴隧道门户公共空间

  通过绿化、特色构筑、服务设施以及灯光设施等多方面的更新改造,打造令人过目不忘的门户地标,为高行镇订制个性十足的“城市名片”。

  徐汇区交大4号门围墙改造

  奖项:幸福体验奖

  所在街镇:徐汇区徐家汇街道

  组织者:上海交通大学

  设计者:上海重峰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运营者:上海交通大学

16.jpg

  交大4号门围墙改造设计成果

  以水磨石的面层,刻画原围墙2.3m高的痕迹,以混凝土抹灰面层标示社会驱动下加高的部分,并形成自然花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