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助力现代化城区建设 | 群英慧

2025年09月01日 浦东新区发改委

  编者按:“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营造需要凝聚八方智慧、久久为功,本专栏将不定期推出一批好做法、好经验,推动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为贯彻落实“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浦东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把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建设现代化城区的重要抓手。

  统筹强化顶层设计

  1. 加强全局谋划。围绕落实中央《引领区意见》,浦东提出现代化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并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深度融合,构建了包括一份意见、三项计划、N条支持政策的“1+3+N”政策体系,统筹兼顾,分类施策,持续完善顶层设计。

  2. 加强规划引领。在洋泾等试点街道开展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社区规划编制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社区规划实施蓝图和具体行动计划,目前外环内19个街镇已率先编制完成社区规划,并通过专家和社区代表审议,有序指导地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相关项目建设落地。

  3. 加强工作衔接。积极落实“多格合一”要求,以党建为引领,搭建多元治理平台,融合各条线治理空间,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充分发挥浦东新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能,协同推进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完整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等相关工作。

1.jpg

  浦东新区公共服务设施慢行可达差异化配置示意图

  持续创新建设机制

  1. 创新政策支持。为加强街道对项目的统筹能力,创设了“精品城区专项包”,由区财力安排资金,对规模较小或零星分布、可在一定区域内统筹实施的项目,由街道统筹建设,充分发挥街道自主权。同时,为规范项目管理、资金使用,配套制定了《精品城区建设专项包项目管理导则》,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进行规定。

  2. 创新数智赋能。率先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综合信息平台,充分考虑人口结构、空间分布、发展趋势等多维度特征,扎实构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数字底座。通过对社区单元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进行全面“体检”,提出缺配项及选址推荐,为有效匹配公共服务供给提供技术支撑,为陆家嘴街道、新场镇推进“美好生活掌中宝”试点提供良好基础。

2.jpg

  浦东新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综合信息平台示意图

  3.创新标准制定。构建了浦东新区基本公共服务“15分钟社区生活圈”资源配置“1+6”标准体系。该项目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以优秀成绩通过现场验收,被评为上海市示范优秀案例以及国家典型经验案例。

3.jpg

 浦东新区基本公共服务“15分钟社区生活圈”资源配置“1+6”标准体系

  全面落实行动要求

  1. 深入开展问需求计。根据社区规划发展目标,对需求特征和空间资源进行梳理,精准排摸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立足资源禀赋,将“需求清单”转化为“项目清单”。结合大居公共配套需求和社区商业设施更新计划,在曹路大居和浦兴路街道开展“街区烟火气”方案征集。

4.jpg

 三林镇举办“小舍烟火春日泰市集”社区营造活动

  2. 统筹推动项目实施。新区科学确定“一区一图”建设项目建设时序与节奏,与现代化城区建设项目计划统筹,全面推动基础保障和品质提升项目建设。2025年度计划启动“一区一图”建设项目416个、完成374个。截至目前,已启动318个(开工率76%)、完工139个(完成率37%)。

5.jpg

 医养、康养融合设置的上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3. 切实提高运维实效。着眼超大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的可持续性,探索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优化方向和举措建议,进一步推动新区公共服务资源优质供给、提升设施运营效率,完善“规划-建设-评估-改进”的良性循环。

6.jpg

  在陆家嘴街道乐邻365举办社区为老活动

  本期内容来自2025年上海市全面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联席会议年中工作调度会材料。